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社区自治模式下公

降重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 该文对“以人为本”理论、“高校学生社区自治”理论、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研究了高校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特征、高校学生(“社区居民”)追求公共服务



“以人为本”是指以人的生活条件来分析和解决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其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社区”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在一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坚持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高校学生社区是社区的一种形式,是包含各种服务设施的学生共同生活与交流的区域空间,是校园里的“居民社区”,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磨练意志和养成良好的个人素养的社会实践基地。

1.2高校学生社区自治

高校学生社区自治是学生在社区内自主管理的一种模式,与高校的整体环境是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开放体系,包含了教育、管理、服务等一系列内容。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休息、休闲的地方,也是学习、社交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地方,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空间。齐全的公共设施、良好的社区环境,规范的公寓管理,可以带动广大学子的主人翁责任感,确保学校的和谐安全稳定,是促进校园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

1.3高校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者其他的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共享的公共建筑、公共设备。

高校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满足学生自治必备的根本需求,学生自治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生自习空间服务、图书馆服务、校园基础设施服务、大学生服务系统等;同时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供给形式和服务内容呈现出各种各样、多头并举、日益丰富的发展趋势。提供服务的方式有:校园数字化服务、校园安全服务、校园文化服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等。

2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分析

2.1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社区概况

(1)华中师范大学校园分布情况

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校区作为学校的主要校区,现状主要由文科教学区、理科教学区、学生宿舍区、文体活动区和教师生活区五个主要区域组成,构成了“南动北静”与“理西文东”的基本格局。理科教学区与文科教学区以图书馆为中轴线分布在东西两侧。

学生社区分两部分分别布置在文科教学区与理科教学区的南边。文体活动区位于校区西南部,与两学生宿舍区相连。公共服务设施呈点状分布在校园各处。各区之间有一定的交通,联系比较方便。且相互的距离适当,减少了相互的干扰。

(2)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社区用地情况(图1)

学生社区用地包括西区学生公寓群、东区学生宿舍群、元宝山学生公寓群和国际交流学院学生公寓群、南湖校区学生公寓群,用地面积为11.22hm2,占总用地面积比例为9.41%,占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为11.31%。

2.2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图2)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产业孵化、便利店、超市、洗衣房、校医院、食堂、后勤管理、仓储、其他服务设施。

(1)产业孵化及附属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在珞瑜路和卓刀泉南路沿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电脑产业孵化基地,主要为城市服务,带动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附属教育:幼托和小学位于桂子山校区靠近北门处,临近珞瑜路,带来大量交通干扰。

(2)附属商业

在校园外围沿珞瑜路、桂元路和雄楚大街。形成了底商上住的沿街山野,分布有酒店、银行、餐饮店、市场、旅行社、超市等,主要为周边社区服务。在校园内结合学生居住和教职工居住有大量餐饮、理发、超市等商业设施分布,主要为学生和教职工服务。 图1建筑用途分析图  下载原图 文中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由于没有统一规划管理,附属商业服务设施分布不成系统,服务等级较低,建筑质量参差不齐,新旧区别明显,风貌不统一,存在大量临时建筑的搭建和个体经营行为,消费环境较差。

(3)后勤管理

包括物业、基建、修缮、保卫、园林绿化等。由于缺乏系统管理,后勤管理用地分布不成系统,多与其他用地混在一起,产生干扰,且存在大量临时搭建现象,存在安全隐患。桂子山校区结合学生居住和教职工居住分布五个食堂,南湖校区一座食堂,国际交流学院没有食堂。

(4)其他服务设施

主要为印刷厂、后勤人员生活简易;位于教学区,与其他用地混在,干扰较大。仓储:位于国际交流学院,紧邻文化街,是沿街商铺储存货物用房,对周边商业、教学和交通有较大影响。校医院位于校园中部,卫生防护较好,由山体绿化将其与教学区隔离。

2.3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存在的问题

(1)校内公共服务设施质量参差不齐,风貌不统一

校内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结构包括框架、砖混、砖木三种结构,框架结构较少,仅包括沿街产业孵化大楼、桂园宾馆、满江红、桂香园食堂和南湖食堂,其他均为砖混合砖木结构。建筑质量差别较大,风貌不甚协调。 图2华中师范大学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图  下载原图 文中其余图表均为作者自绘。

(2)存在大量临时建筑的搭建行为

后勤服务设施建筑大多数较简陋,且随意占地搭建,如桂子山东学学生宿舍区餐饮、商铺等沿路搭建;国际交流学院文化街入口处有大量沿街摆摊摊位,严重的阻碍了交通。此外,在国际交流学院、东一食堂附近及南湖校区存在大量后勤人员生活简易用房,存在安全隐患。

(3)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缺乏统一规划

南湖校区学生宿舍除配套食堂和澡堂外,没有超市、便利店、洗衣房、卫生所等生活服务设施,造成生活极大不便;国际交流学院没有食堂,给学生生活带来不便。

(4)各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其他功能混杂,没有得到合理规划组织

桂子山校区汽车队、基建处、印刷厂与教学区混杂,影响教学;国际交流学院文化街、仓库与学生生活和教学布置在一起,影响了学生生活学习;南湖校区后勤管理部门与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交错布置,既相互干扰,也不利于土地集约利用。

3高校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影响要素

3.1高校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度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高校学生生活包括教学、科研、自修、交往、娱乐、休闲、运动、用餐、出行、睡眠等活动,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饮食服务设施

饮食服务设施作为高校基础生活服务辅助设施,专门从事加工烹制饮食品,并为校园师生提供餐饮服务。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餐饮外卖”在大学生使用频率也逐渐增高。随着经济发展与人们观念的改变,我国高校学生餐饮服务设施从“大锅饭”的食堂到提供小炒、外国餐点、各种现调饮品的美食街,校园饮食服务设施越来越现代化、人性化,其服务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2)商业服务网点设施

校园商业服务网点是面向校园内师生的商品交换活动,其包括物质类(如食品,生活用品)和非物质类(如网络服务、休闲服务、快递服务)。理发、裁缝、干洗、快递等服务性商业服务网点设施在校园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3)文化设施

校园文化服务设施利用一定的功能需求的文化实体设施、设备为校园学生提供服务,如宣传栏、咖啡屋、打印社、书店等。学生研讨设施的引入,学生的学习、研究、交流,将学习与休憩也纳入其服务内容中,如24小时自习室、研讨工作室、智慧学习空间等。

(4)运动设施

运动设施为高校学生提供课余小型运动、锻炼身体的空间,规模较小,但类型更丰富,如室内健身房、小型球类运动、室外健身器材等。

3.2高校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建原则的分析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环境营造,是满足学生的物质及文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生权益;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包括归属感的需求、舒适感的需求、公共性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根本”的价值观念,强调人性尊严,体现个人价值。

(2)坚持系统性分层级原则

高校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校园整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这个有各种不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所组成的子系统,应该层级鲜明、功能完善的,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从宏观的层面上认识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性质和各功能、层级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各类物质文化需求。

(3)坚持适用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必须提高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适用性,从而满足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适合高校的学科发展、历史文脉、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通过构建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将有助于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开放性看待高校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构建。

3.3高校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规划分析

高校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的规划,应该依照包括规模数量、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以及社区居住空间的舒适性、绿地景观的品质化、步行网络的通达性等指标进行布局,其规划思路为:

(1)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实现与城市的资源共享,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等级

利用学校区位优势、结合城市道路、挖掘社会潜力,对高校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系统分级、合理规划,既满足了学生自治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又能够与城市形成良好互动,使学生不脱离社会。

(2)满足基本功能,满足服务半径可达性和便利性需求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建标191—2018)和步行空间理论的要求,服务设施必须拥有一定合理的服务半径来满足不同“居民”对设施的可获取性,半径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合理的服务半径要从空间均衡和服务便捷这两点来考虑,学生社区级服务设施服务半径500~800m,步行5~10分钟为宜。

(3)注重情感、趣味、舒适等方面的空间环境营造。

改善高校学生自治社区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高校学生(即社区“居民”)满意度,增加归属感,特别要注重情感、趣味、舒适等方面的空间环境营造,包括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营造、交往空间环境营造、运动空间环境营造、景观环境空间营造等。

结语

完善高校学生社区自理必要条件的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绘制以学生宿舍为圆心,以学生饮食空间、校园文化场所、商业服务网点为弧线;建立学生课堂学习以外的生活休息、学习交流、休闲活动的自治社区,为学生提供安全、优雅、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助于建设一流大学,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学生社区自治,强化教书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成长成功成才。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s/13583.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