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降重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 对广西科技大学研制的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标准的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进行规范分析,并应用于列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6个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检查与改进工作。分析毕



工程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占比达1/3,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工程科技人才,在国家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和专业教育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工程教育对工业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工业体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截至2018年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共认证了全国227所高校的1170个工科专业,标志着这些专业的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对即将进入行业者所接受的专业教育的规范性和合格性评价,其核心是要保障工程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是为毕业生将来从业提供的一种质量保证。新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毕业设计(论文)提出了明确要求[3],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中占学分最多的环节,对毕业生工程意识、工程专业素养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查评价标准

为加强对参加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特别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改进,我校(广西科技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组织和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检查专家组,对学校列入专业认证的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6个专业的2018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了检查。本次检查的内容重点有三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学生所学专业的适宜性;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在学生知识和能力综合训练方面的实际效果;毕业设计(论文)文本质量是否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寻找差距并提出改进建议。

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对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和检验的重要环节。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相关专业类补充标准,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研制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标准,主要从选题、论文撰写、能力体现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采用的是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均分配了10分的分值,如图1所示。 图1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标准  下载原图

1.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即选择具体的研究目标,确定合理的研究范围。对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需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通过充分思考,在开始设计(论文)之前选定拟完成设计(论文)的目标及范围。选题应从培养目标、难易程度、学科前沿三方面进行考察。

(1)培养目标是专业定位和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集中体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培养目标能反映出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在毕业设计(论文)中,指导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毕业后在工作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等,对此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和设计,使其具有工程价值。

(2)课题的难易程度往往决定着毕业生能否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并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对学生大学4年所学知识的全面、系统训练,更是知识延伸、拓展才能的过程,因此选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高度,特别是对于成绩优异、有上进心的学生,能够让他们有一个起跳高度,从而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3)学科前沿是指最能代表该学科发展趋势及制约该学科当前发展的关键性科学难题,因此选题要与时俱进、结合学科前沿,才能让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得到锻炼,熟练掌握学科现代技术和工具,通过现代技术和工具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应用实现工程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今后在行业中立足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论文撰写

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是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梳理、运用、消化与巩固的过程,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及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论文撰写的质量应从摘要、规范和创新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摘要是以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概括为目的、确切记述毕业设计(论文)重要内容的短文,其要素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是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重要信息,能充分反映作者的独到观点与研究的创新内容,其也是质量检查的重要部分。

(2)规范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质量的前提,所有的毕业设计(论文)严格意义上都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及相应的规范进行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应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只有遵循其格式的标准化与细节表达的规范化,包括方法、数据、公式、图表等的规范和一致性,才能将研究的成果准确而又科学地展示出来。

(3)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的,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达到让毕业生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内容中应体现具有创新意识的部分,才能让学生在特定的工程情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能力体现

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不仅是对工程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知识基础的考察,反映学生的学术素养、工程素养,也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工具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其能力的体现可从文献检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结论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1)文献检索的能力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其贯穿选题、论文撰写及成果总结阶段,文献检索能力的高低往往影响着研究成果的价值。高质量的文献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与规范,高水平的文献资料不仅能够为研究提供科学、权威的参考与指导,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升研究水平。

(2)科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的重要科研活动,其不仅可以充实已有的理论成果,还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及论文撰写水平。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科学问题的提出能够引入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思维,激发学生多维度、多学科地进行思考。

(3)科学问题提出之后需要通过实践、研究才能解决,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要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就必须进行深入的原理分析,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4]。学生要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运用所学知识及科学方法有效解决问题。

(4)毕业设计(论文)的结论是通过将实验、研究得到的数据、结果,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分析过程而得到的具有规律性、创造性、指导性的结果描述,其以自身的条理性、客观性反映了毕业设计(论文)的价值,是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论点。毕业生应能够通过实验、分析和信息综合等得到有效的结论。

二、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本次检查毕业设计(论文)162份,共收集有效评价表322份,评定成绩结果为:90~100分9份,80~89分115份,70~79分171份,60~69分27份,59分及以下0份。平均得分为72.3分,表明我校6个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尚可,但仍存在较大的提高和改进空间。其中,针对10个二级指标,评分(满分10分)在5分及5分以下即存在问题,某二级指标评价存在问题的评价表份数用N表示,统计如表1所示。 表1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分布统计表导出到EXCEL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响应个案占比/%N占比/%选题培养目标393.5412.11难易程度1039.3531.99学科前沿17916.2455.59论文撰写摘要645.8119.88规范817.3525.16创新20718.7864.29能力体现文献检索686.1721.12提出问题12611.4339.13解决问题18316.6156.83结论524.7216.15总计1102100.00—

由表1可知,我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目标、摘要、规范、文献检索及结论方面存在问题较少,其个案百分比均未超过30%,而在选题上基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在论文撰写方面基本能够把摘要写好并且确保规范性,在能力体现方面学生基本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并且保证结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但同时发现距离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和需要改进的问题。从表1中可以看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依次为创新、解决问题、学科前沿,其个案百分比分别为64.29%、56.83%、55.59%。

1.选题未能体现学科前沿

通过分析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发现80%以上的题目为工程设计类,少部分为软件开发类和实验研究类,能做到一人一题。但是,部分选题未能体现学科前沿进展,探索价值和实用价值较低。例如《某汽车后防撞梁拉延模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为:任务设计简单,仍停留在学科基础内容,与最新的建模技术方向关联甚少,结合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1)选题模式单一。目前选题的模式基本是教师拟题,学生进行选择。由于专业或教师没有与企业建立起常态联系机制,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经验缺乏,很难拟定与当前学科前沿和工程难点紧密联系的题目。(2)选题内容陈旧。选题的内容由于沿用多年而未进行更新,仅是每年进行轮换,造成重复性高、时效性低。这样的题目无法让学生了解到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及最新技术方向,缺乏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2.论文的撰写缺乏创新

毕业设计(论文)是知识的综合应用,更加具有创新性、总结性,毕业设计(论文)对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5]。但从检查结果来看,多数毕业设计(论文)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未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专业素养。例如《纸盒包装机结构设计(传送机构和封盒机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为:创意和创新不够,机械设计图纸缺乏亮点和新点,产品缺乏功能创新和技术创新,缺少自身独特的想法及见解,未能体现学生的工程素养。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眼界狭窄,平时极少关注社会和行业发展动向,缺乏创新意识。此外,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加以改进,养成的习惯难以改变,导致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知识过于陈旧,与行业最新的技术脱节,造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性和深度难以达标,使得这一考核环节与工程认证的培养目标相距甚远。

3.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不足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毕业生具备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设计/开发能力、研究能力及运用专业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检查结果来看,超过一半的毕业设计(论文)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例如《基于SSM的二手商品交易网站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评价为:缺少可行性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具体应用方法欠缺,题目虽是复杂工程问题但内容和解决方案过于简单,达不到工程认证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要求。分析能力体现中对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所提出问题方面的不足,原因又与选题和创新性有一定的联系。由于选题的模式是教师拟题、学生选题,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参与实践的经验也较缺乏,导致某些毕业设计并不适合现实的实践操作,这样的“纸上谈兵”使得毕业设计(论文)往往停留在基础层面,没有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更不能体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长期采用“一师多生、一师多导”的传统模式,教师并没有因材施教,没有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研究能力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而是千篇一律的题目,导致学生完成的设计(论文)也大同小异,对问题的解决往往是“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和实用性[6],也就无法体现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1.改革选题模式

采取指导教师-学生双向选题、指导教师-企业-学生多向选题的模式,确保选题能够体现学科前沿性和工程难点,具有探索价值和实用价值。指导教师-学生双向选题即指导教师与学生均能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拟题,可以是指导教师拟题、学生选题,也可以是学生拟题、指导教师选题;指导教师-企业-学生多向选题,即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企业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拟题,指导教师、学生既可以双向选题,也可以对企业题目进行选择,这样既能够充分结合工程实际问题,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工程专业素养,还体现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的要求。

2.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号召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指导教师要积极探索毕业设计(论文)的新主题,主动寻找创新点,设置创新环节,让学生在设定的工程情景中学习新技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创新思维。此外,学校在开展毕业实践活动时,可以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平台和空间进行毕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毕业课题进行实践和创新。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植入复杂工程问题理念

毕业设计(论文)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毕业后在行业内工作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指导教师要准确解读工程教育认证中复杂工程问题的理念特征,对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进行相应、合理的设置,应包括:立题具有复杂工程问题的探索性和研究性;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相关工程原理,使用现代通用或专业工具;对设计/开发解决的方案应考虑多方面的技术、工程及其他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此外,还可通过调整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大纲,按照课程大纲,围绕问题的解决设置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内容要求和实施过程,适当融入工程问题的复杂性,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工程实践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体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4.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

(1)构建质量监控体系。

应构建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并严格落实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过程环节质量监控机制,建立校、院、教研室三级督导体制,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与评价。

(2)实行导师实时监控。

导师对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和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在每个环节均安排检查,并且都要书面或网上留痕,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和改进。

(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学校建立信息反馈平台,教师在指导中遇到困难可通过平台进行反映,学生对学院、教师的建议和评价也可通过平台进行反馈。企业和学校、学院也可联合开通反馈平台,后者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四、结语

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集探索、学习、实践、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只有结合学科前沿发展,才能够确保研究的工程实用性;只有具备创新性,才能够体现学生良好的工程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只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培养毕业后能够完成行业工作的综合实践能力。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强质量监控,完善评价机制,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使毕业生成为合格的工程师。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s/13579.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