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研究

降重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 随着新教改的深入进行,我国现阶段教育体系对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初中语文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既是对小学语文的深化研究,又是为高中语文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写作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很多学生面对写作时,会产生畏惧心理,思路狭窄,套用模板,致使最终成果千篇一律。传统教学课堂中,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是两个割裂的环节。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寻找阅读与写作教学间的内在关联,发掘二者间紧密联系的教学环节,融会贯通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此外,教师应重新审视二者间的共同点,通过以读促写、以写辅读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积累写作素材。

一、探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内在联系

依据信息论可以推出:阅读的实质是输入信息,写作的实质是输出信息。写作和阅读本身并不是两个分裂的教学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拓展,考验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反映学生的知识储备、语言运用技巧、想象力及语言逻辑性。所以,改善学生的写作实力,实质上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走出传统应试教学的思维局限,通过阅读促进写作的提高。我国著名教育家曾经提及过二者的关系:“阅读与写作,即吸收与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简言之,阅读其实是在吸收外界的知识,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新素材,收获更加完善的技巧,并通过大脑进行筛选处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写作就是对大脑中保留下来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学生通过写作将积累的素材进行挑选和重组,最后形成逻辑缜密、相互关联、符合主题的文章。所以说,写作的基础是阅读。

虽说阅读与写作是一个紧密的整体,但二者并非线性的促进关系。简言之,阅读需要一定的专业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初中生并非接触的阅读材料越多越好,并非所有的阅读内容都符合初中生的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地结合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精心挑选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阅读材料。其次,阅读教材并不能直观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一定的转化技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更加重视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质量。

二、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写作能力的策略途径

(一)合理阅读

根据前文所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可知,阅读在提高学生写作实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需要教师对其自主阅读能力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开展科学合理的阅读。值得一提的是,合理阅读并非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而是在阅读质量方面做文章。简言之,引导学生走出遣词造句的层次,通过阅读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收获,提升写作技巧,并能合理运用到写作上。例如,教师在讲解《背影》时,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梳理文章的语言运用,发现其行文用语朴实感人,句句打动读者的内心,激发读者的情感。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加强分析文章的情感内涵,学习作者的情感表达技巧,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借助阅读发散思维

中学时期是学生开拓性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学生在开展创作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很多学生并未掌握合理地将这些发散思维表达出来的方式,而且会担心这些想法有悖常理。很多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局限,在开展教学时往往因循守旧,否定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严重打击学生的创造性,使其内心有所想却不敢落笔表达。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散自己的思维,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通过丰富的阅读积累拓展见闻,走出因循守旧的固定模式,最终写出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高水准文章。

(三)重视宏观掌控

宏观掌控实际上讲的是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开展阅读时,要传授给学生略读技巧,精读文章的精华。传统的阅读课堂中,语文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注重细节,但是精细阅读会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产生的效果不会比略读更多。例如,学生在初步阅读时,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旨,逐步观察文章情感、背景、结构等详细信息。教授学生如何分析段落结构、修辞手法,从而逐步掌握应有知识。

(四)教师辅导阅读

现阶段中学生写作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没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为宗旨,通过以读促写引导学生产生写作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该传授合理的阅读技巧,开发多种教学模式。首先,拓展学生阅读的素材面,可以导入学生感兴趣的小说、散文等,提高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其次,教师应弥补过去教学方式中的缺陷,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比如,可以挑选感情丰富的文章,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再次,教师应教导学生科学阅读,减少阅读障碍,可从整体到局部,先找主旨后阅读。最后,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回应,做出详细的指导。毋庸置疑,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实力,但仅仅通过停留在表面的阅读,并不能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式,才能起到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之效。

(五)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并不重视课前预习。实际上,课前预习是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学习方法。很多初中生并未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无法找到预习的目标和重点,教师也不重视检查学生的预习质量。缺少预习,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就会大大阻碍课程教学进度。因此,教师要重视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接触新课程前的预习习惯。例如,教师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可以预留一些学习任务,如“百草园有哪些植物,每种植物代表的情感是什么?”通过布置这些预习任务,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预习习惯,最终反馈到课堂教学上,不仅能节省大量教学时间,而且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优化教学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过去的阅读课堂上,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实际上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学参与度很低,导致其对阅读教学产生一定的抵触,积极性不高。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课程时,应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将教学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优化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此外,教师在制订教学大纲时,应考查学生的实际语文综合素养,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应对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丰富的阅读积累提升其写作能力。

例如,学习《三峡》这篇课文,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前,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注释,自行对文章开展翻译工作。再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给予他们一定的协助,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长句、难句,最终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率。最后,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对主旨大意、句式、词语进行分析积累,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加写作的素材。

(七)积极开展合作竞争学习模式

在初中阶段,很多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时过于侧重学生的笔试成绩,忘记了教导学生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与此同时,受传统应试“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基本上都在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调整现有的阅读教学方式。小组的合作竞争模式是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其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而产生巨大的共鸣。在阅读课堂上增加小组合作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导《〈论语〉十则》时,可以先组织学生根据各自的语文基础能力进行分组。分组完毕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学生先行浏览文章内容,再分小组对不同段落进行朗读,并配合丰富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对于部分小组表达片面的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小组详细地补充,或引导其他小组进行不同形式的表演,通过良性的竞争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从心底热爱阅读。好的阅读必然带来好的写作,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必然能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学习得到提升。

三、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以读促写,以写辅读,互相促进。良好的阅读能力既能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又能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最终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课时,要引导学生加强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寻找阅读与写作间的紧密关联,利用科学合理的技巧以读促写,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实力。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s/13020.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