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及实

降重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小学生在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下,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学习运用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使之长大后能够自觉肩负起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1],是汉语最好、最优秀的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使之长大后能够自觉肩负起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通过圣哲先贤思想的滋养,从根本上夯实语文基础和提高语文学习运用能力。所以,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植根于小学语文教学,以及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刻思考和认真回答的问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常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由历朝历代祖先所创造、继承和发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特质和特征的文化,它集中汇集了中华文明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风貌,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它包括“儒道墨家、古典诗词歌赋等精英文化,以及节日、饮食、服饰、工艺曲艺等大众、民间民俗文化”[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博精深、积厚流光,所以要弄清、读懂,关键要突出其传统性、传承性,否则,就会产生因内涵过多、过泛而无法有效消化和有效传承。再说,传统文化并非一切都优秀,都值得弘扬与传承。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应当正确分析其特点,以便精准抓住其主要特征和优秀部分进行弘扬与传承。本文立足于知识体系、人文艺术、风俗习惯等三个方面,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特征特点。

(一)知识体系方面

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后人建构了极为珍贵和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两大方面。见闻之知主要是通过感官接触天地自然、鸟兽鱼虫等外界事物,而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认识的知识。德性之知主要是基于人类道德品性而获得的超经验认识的知识。这两种知识的获取都需要通过学习五经这一重要途径。但相比较这两种知识的重要性,中国古人则倾向于后者,认为德性之知要高于见闻之知。

(二)人文艺术方面

在中国古籍里没有艺术这个词,但不能因此说中华传统文化没有艺术。其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丰富且辉煌的艺术遗产,如书法、绘画、诗歌、戏曲等。只不过中国古代更注重传统技能罢了。例如,作为中华文化第一人的孔子,就认为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最值得学习和传承。而这六种技能具有非常显著的艺术特点,就“书”而言,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是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

(三)风俗习惯方面

无论是个人行为习惯,还是地方风俗习惯,都涉及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在古代,中国社会组织不是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家族为单位,所以风俗习惯也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来展开。即使在当今社会,中国人依然具有浓厚的家族观念和特别厚重的家庭观念。

以上三个方面集中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最显著的特点:其一,在知识体系方面,以提高人的道德认知水平为主要目的;其二,在风俗习惯方面,主要以家族尤其是以家庭为单位来展开;其三,“在人文艺术方面,则主要表现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3]。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4]可见,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能使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牢记传统文化和弘扬传统文化。它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意义。

(一)有益于学生更好学习汉字

汉语是人类最美、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性、中华民族风格和中华民族气派。作为记录汉语书写符号系统的汉字,是“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2]。它基本上是模拟天地万物的表意文字,因而具有显著的象形特征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如山、水、日、月等。虽然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有很大的不同,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语法习惯古今并无差异。例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宾语前等。所以,加强对汉字字源和语言演进的学习,有益于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汉字汉语。

(二)有助于学生感受道德力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核心素养观的进一步树立,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道德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是落实新课改要求和核心素养观的重要举措。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运用语文教学规律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目前,已有很多小学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有的已让一年级的学生开始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作品,有的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忠义等思想引进语文课堂,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语文学习的道德力量,提升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

(三)有利于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4]在急功近利日趋严重的今天,更应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重要目标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全过程。人文素养主要“通过对文学、历史、语言和哲学等学科的学习”[7]而获得,并在获得过程中形成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目前,小学语文课程已经将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传统的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融入其中,从而极大地延伸了语文教学内容并凸显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获取知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和高尚的人格品行。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尽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但是,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及教师还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仍然把大部分的教学时间放在提高学生语文答题能力和写作水平上,仍然认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既占用了教学时间又不能明显提高语文成绩,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但不主动融入,甚至对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有抵触情绪。即使教材里渗透有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局限于有什么讲什么,根本没有从深层次上挖掘其深意。基于此,为更精准、更有效地融入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吸收有关专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三点对策建议:

(一)讲解汉字,让学生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汉字教学既是主要内容,又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自古以来,能说会写都是衡量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解读汉字形、义、音等结构特征,有意识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使学生对汉字加深记忆和深度解读,又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验古代先民创造汉字的独特智慧和文化信仰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挑选诸如“日”“月”“羊”“火”等具有明显造字意图的字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些表意性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独特结构。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在讲解汉字时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例如,“社”由“礻”和“土”组成,“礻”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所以,“社”的意思便是“礻”———“祭祀”和“土”———“土地神”综合而成的意思,即神灵守护着土地。基于此,中国古人所称的社稷,字面上看是土神和谷神,本意是指土地之神。对于以农立国的中华民族而言,社稷是最重要、最原始的崇拜物。为祈求国运兴盛、五谷丰登,古代统治者每年都要到一个特定的地方祭拜社稷。后来社稷一词就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样既能够通过汉字的文化意蕴激发学生学习汉字、探究汉字的兴趣,又能够促使学生了解和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传统节日,让学生增强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

不管是春季学期还是秋季学期,都会有相对应的若干传统节日。作为植根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文化元素和哲学成分,具有无尽的感召魅力。学生通过体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有利于学生亲身感受传统节日深厚的历史沉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秉承家国情怀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传统节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幸福成长的重要载体。例如,端午节是纪念第一个爱国主义大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这一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人而言,是进行民族自信、民族精神、民族团结、民族复兴教育的最好教材和最佳机会。所以,在端午节期间,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围绕端午节这一主题查询、搜集相关信息,如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还有哪些叫法、端午节习俗、屈原的爱国诗词等,引导学生将查询、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消化整合,写成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然后以故事班会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端午节中充分汲取爱国主义养分。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策划举办包粽子、做香包、划龙舟、诵诗词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从浓厚的节日氛围中体验到端午节背后独特的文化记忆。

(三)读诵经典,让学生走进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经典作品因其对自然、社会以及各种生命有独到的理解、独到的感悟和独到的发现,所以才得以长盛不衰、历久弥新,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读诵经典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民族气节和作品的民族精神,同时还可以使自己走进经典、走进传统文化,并自觉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但是,需要注意和指出的是,在指导读诵经典时,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不仅无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会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产生厌恶情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是通过引入古代故事、多媒体展示或唱诵式等方式读诵经典,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经典之美”。例如,在讲解李白《关山月》这一经典古诗时,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表达的思想意境,笔者专门指导学生以龚一老师演奏的《关山月》为蓝本进行演唱。由于歌曲节奏和情感的作用,学生不仅大幅度提升了对诗文的记忆速度,而且还很好地把握了诗中苍茫、悠远等思想意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热爱经典、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又能使经典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彰显更大的活力。

四、结语

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意义十分重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小学语文的育人功能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才能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才能让学生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要主动担负起弘扬、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课堂、浸润学生心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绽放出精神之花、体现其民族之魂。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s/12944.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