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与项目式课程教学的融合

降重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是法学高等教育的一项实践性教学活动,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传统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面临教学时间相对不足、教学内容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毕业论文写作能够全面地检验和有效地提升本科生的基础知识水平、问题研究能力和文字写作功夫等方面的综合实践素质。2018年10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公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要“找准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结合点,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并将“重实践”作为“强化法学教育之要”。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在我国具有强烈的实践特质,[1]然而,由于传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与课程教学的分离,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上缺乏有效指导和严格训练,很多毕业论文都是毕业生临时拼凑和复制粘贴而成,本科毕业论文因质量下滑和流于形式等问题而广受诟病。[2]具备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的法学本科毕业生成为实务部门渴求的人才资源。笔者在法学本科环境资源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尝试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与项目式课程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规范写作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局限性

良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是高质量毕业论文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与课程教学相分离,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上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适应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需要。

(一)教学时间相对不足

传统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往往被安排在本科毕业前的最后一学年。这一时期的法学本科毕业生,面临毕业实习、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务员招录考试等,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在这些事务中,很少有学生能安心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如果在前期课程教学过程中没有思考论文选题、没有阅读相关研究资料,没有积累论文写作方法,仅仅在毕业前夕由学校给同学们安排论文指导教师、明确论文写作完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二)教学内容过于简略

传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大多交由论文指导教师自己安排,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论文格式等表面问题上,并没有安排系统深入的教学内容。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题目、如何撰写精彩的引言、如何安排合理的结构、如何选择恰当的方法、如何进行充分的论证、如何撰写规范的摘要和结语、如何全面地检索文献、如何规范地引证、如何打磨论文的语言等,都需要教师清晰地讲授和学生反复地实践才能习得。在传统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实践中,这些内容是严重缺失的。很多本科毕业生把论文当成读书笔记或教案来撰写,在写完毕业论文后仍不明白什么是论文。

(三)教学模式简单低效

传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式”灌输,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难以取得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甚至论文题目都是指导老师指定的,写作内容是简单复制的,写作过程还需要教师督促。学生缺乏自我探索的机会和研究的兴趣,缺乏表达自己观点和与教师进行深入探讨交流的动力。这种毕业论文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且也难以调动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指导效果不太理想。[3]

(四)教学效果提升困难

传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毕业论文而教学,教学效果提升困难。一方面,受教学条件影响,教师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就论文写作思路和论证细节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指导老师就学生毕业论文给出的修改意见,缺乏充分阐述和说明,很难被学生理解和吸收。另一方面,受考核方式影响,本科毕业论文既不需要公开发表,也不需要校外专家评阅,仅仅成为满足毕业条件的形式要件,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也无法产生好的激励和示范效应。毕业论文被交至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后,很快变成一堆废纸,既不能衡量已经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无法指引后续教学方式的变革。毕业论文教学在低水平上循环往复、形同虚设,很难提升教学效果。

二、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与项目式课程教学的融合价值

项目式课程教学,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研究项目,将项目研究作为教学手段,在课程实施与项目研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实践、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研究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融入项目式课程教学,对提高毕业论文教学效果具有实践价值。

(一)保障毕业论文教学时间

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融入项目式课程教学,意味着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已经开始毕业论文教学。培养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不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本身,而在之前的教学环节。[4]按照法学本科生培养计划,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法学基础学科,被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法学本科生在大三阶段,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尚未面临很大的就业和升学压力,完全有能力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程内容开展项目研究,并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积累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经验。任课教师有计划地、适时开展这种融合教学,可以提早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时间,为本科毕业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提供充分的时间保障。

(二)细化毕业论文教学内容

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融入项目式课程教学,可以利用课程教学时间长、师生见面机会多、教学参与程度高、教学过程考核细等优势,细化毕业论文教学内容。作为项目式课程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参与项目研究的过程。在确定项目研究主题时学会论文选题,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时熟悉论文特征,在开展小组讨论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在输出研究成果时训练规范写作能力。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既需要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中细化了毕业论文教学内容。而且,一门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教学至少持续一学期1,师生每周都有见面的机会,这为细化毕业论文教学内容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的懈怠和畏难情绪,也会因课程平时成绩考核的激励约束机制而得到及时引导和消解。

(三)优化毕业论文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项目式课程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5]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探索、教师答疑辅导”的教学模式。大学教育不能继续基础教育阶段“背多分”的学习模式,而更应该在传承知识的基础上更新与创造知识,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升其运用和转化现有知识的能力。高校要求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总体上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专业能力和科研潜力。从这一点上看,项目式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对于学生而言,通过项目研究学习论文写作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进步,避免撰写毕业论文时“一窍不通”“闭门造车”的尴尬。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在项目研究中能够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获得启发和创新灵感,了解学生困难和薄弱环节,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跳出指导学生论文写作时“教师不想讲、学生不愿听”的困境。

(四)提升毕业论文教学效果

通过将毕业论文教学融入项目式课程教学,可以在论文选题的前沿性、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和论文发表的及时性等方面提升毕业论文教学效果。根据笔者的环境资源法课程教学实践,2019年度,经笔者指导的本科生,7人获校优秀毕业论文培育项目立项,占学院立项总数的三分之一;10人次在大学学报类期刊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增强了本科生从事论文写作的信心,调动了本科生参与科学训练的积极性。通过项目式课程教学,学生了解了学科前沿,掌握了科研论文的基本要求。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经过项目式课程教学训练的学生已经不需要指导教师在论文写作格式和写作方法上花费精力,这一时期的毕业论文教学更多地围绕论证的可信度和观点的创新度等问题展开,可以进一步提升毕业论文教学效果。而且,本科生撰写论文并及时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对下一届同学的学习兴趣能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有利于毕业论文整体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

三、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与项目式课程教学的融合路径

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与项目式课程教学相融合,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论文写作引导与有目标的论文写作训练。具体而言,可从聚集融合力、找准融合点、加大融合度三个方面,保障实现具体教学目标。

(一)聚集融合力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不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论文写作的动力。“反正都能毕业”的现实给学生敷衍论文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实现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与项目式课程教学的融合需要任课教师充分聚集融合力,否则,学生也很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性强、操作难度大、需要毅力和耐力的论文写作。

首先,明确目标导向。聚集融合力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使得学生有动力在项目式课程教学中学习论文写作。无论是继续读研深造,还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写作能力对法学本科毕业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基本技能。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单位招聘条件、研究生推免条件,组织实务工作者进课堂宣讲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其次,落实具体项目。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国家、社会和学校都组织了一些具体项目。任课教师积极落实这些项目,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参与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湖南大学发起的“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由学校自主设置的优秀毕业论文培育项目等,都值得任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再次,争取政策支持。有调研结果显示,影响毕业论文工作质量的四个最主要的因素大体可以归结为规章制度、组织保障、教学条件、过程管理。[6]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项目式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教学的融合,也需要积极主动争取学校和学院的政策支持,健全课程教学管理与评价考核制度,创造宽松、高效的教学与科研环境。

(二)找准融合点

项目式课程教学将“教、学、做”融合为一体,[7]采取“项目驱动教学”的方式,将教学内容隐藏于项目中,以项目任务的完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8]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则主要从论文选题、论文写作和论文产出几个方面展开。找准融合点是实现二者融合的基础。

首先,融合项目设计与论文选题。毕业论文选题要适当,选题过于宏大,学生无法驾驭;选题过于细小,写作无法展开。同样,任课教师在设计课程项目的时候,也不宜直接拿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请本科生同学研究,但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内容,恰当设计课程项目。项目主题是主要的教学内容,项目主题的构建好坏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学习效果。[9]经任课教师精心设计的课程项目既有一定的研究空间,又能在一定研究条件下完成。例如,笔者在环境资源法教学过程中,围绕环境修复责任这一重点问题,分别设计环境修复责任方式、性质、功能,以及环境修复责任在民事司法、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中的具体适用等多个项目组,既方便分组研究,又便于集中研讨。课程项目研究对毕业论文选题一定有所启发,经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就很容易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如此,便能较好地实现课程项目设计与毕业论文选题的融合。

其次,融合项目研究与论文写作。在项目式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围绕文献检索、写作规范、学术道德、学术评价等内容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通过文献检索与阅读,论文写作与修改等实践操作,不仅明白了高质量科研论文的基本特征,也掌握了撰写论文的基本技能。项目研究过程,既是知识学习与运用过程,也是论文学习与写作过程。

再次,融合项目成果与论文产出。宽泛地讲,项目成果是多样化的,一次小组汇报、一篇读书笔记、一份文献综述、一则思维导图,都可以称之为项目成果。但是,为了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与项目式课程教学相融合,教师要尽力引导同学们规范撰写论文,项目成果验收、期中教学检查,都可以采用撰写小论文的方式进行,只有经过多写多练,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才不至于手足无措。

(三)加大融合度

加大融合度是指,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与项目式课程教学的融合从课上向课下延伸、从线下向线上拓展、从学士向硕士发展,以此提升二者融合的力度和效果。

首先,从课上向课下延伸。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与项目式课程教学相融合,仅利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不够的,需要将教学时间从课上向课下延伸。无论是项目式课程教学,还是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都需要学生自主收集、阅读大量资料,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独立构思、撰写项目成果或毕业论文,这些活动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自主建构学科知识,为课后学习提供指导和监督。

其次,从线下向线上拓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线下教学,无论是线下的课堂教学还是线下的小组研讨,在教学模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与项目式课程教学相融合,在教学方式上也应实现从线下向线上拓展。如利用微信群聊答疑解惑、利用腾讯会议线上研讨、利用网络课程共享资源等,都是比较成熟有效的线上教学交流方式。

再次,从学士向硕士发展。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与项目式课程教学相融合,能够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交流互动,促进本科生从学士向硕士发展。例如,利用学校安排研究生担任本科生助教的机会,引导研究生给本科生树立榜样,激励本科生向研究生学习;吸收部分研究生参加教师组织的课程项目研究小组,指导本科生与硕士生交流,以硕士生带动本科生、本科生促进硕士生,实现二者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四、结语

本文所论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与项目式课程教学的融合,仅仅是笔者在环境资源法教学过程中,适应高等教育法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探索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结合点的一个初步尝试,其实施效果既需要任课教师和课程参与者的大量辛勤付出,也需要学校和教学单位在管理制度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还与环境资源法学科的综合性新兴学科特征紧密相关。一个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参与研究、分享经验。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s/13045.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