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降重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我国教育领域迎来了更高的挑战,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当明确和尊重学



数学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有着极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提升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实效。为了能够满足新时期的要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积极地反思和实践,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教学。

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犹如音乐剧的序幕,只有揭开了序幕,音乐剧才能正式进行。在新知教学中,不论是哪门课程,课堂导入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之一,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全方位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就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部分教师并未把握学生的成长特点,注重知识的传授,这在极大程度上忽视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使得数学课堂过于沉闷,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再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

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当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并且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精心的设计,以此集中学生的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高昂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课堂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搭过积木呀?你们喜欢这个游戏吗?”待学生回应后,教师继续引导:“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积木,你们想知道老师准备了哪些积木吗?那就来猜一猜吧!”话音刚落,学生十分积极,纷纷等待教师发号施令。教师接着引导:“1.平平整整六张脸,正正方方都一样;2.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3.上下圆圆一样大,滚来滚去不费劲。”对于学生来说,1和2两个谜语是十分简单的,不一会儿,学生就得出了答案,即“正方体、长方体”,而在猜3时,部分学生却露出了愁容。对此,教师就应当把握时机,适时引导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后,相信同学们都能够轻松回答出3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让原本生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具趣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激发,其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得到切实的提升。

二、引导自主探索,发散学生思维

教学改革的推进,让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此形势下,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会学,还要保证学生学会创新运用,而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发散状态,才可能学会创新。具体来说,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也是一种深刻的体验,更是学生展开深入学习的动力。对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适当抛出引导性的疑问,让学生自主寻求、发现以及思考问题,以这种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顺利解决问题。值得说明的是,当学生的思维得到切实的激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良好的调动,在此情形下,学生就可以在思维发散中收获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可以明确的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比”的相关知识,对于“地图”“平面图”等知识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对此,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即在纸上独立绘制出与实物大小一致的三角板,并进行比对,写下自己的发现。随后,学生在完成该任务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绘制出三角板的边长和实际三角板边长之间的比为1:1。”这个时候,教师再抛出引导性的疑问,即“同学们,如果让你们将一个长为六十米,宽为三十米的篮球场按原来的大小绘制在草稿纸上,你们能做到吗?”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有的学生答道:“老师,篮球场太大了,我的草稿纸这么小,根本无法绘制!”当学生产生这一想法时,教师就可以确定,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烟。此时,教师就需要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引申出本节课的内容——“比例尺”。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引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掌握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方法,这不仅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体现,也是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措施。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共鸣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又适用于生活实际。就小学数学知识来说,它与人们的生活实际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曾经指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这就充分说明了生活实际和教育价值。对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深入挖掘数学知识,找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营造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以此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正式教学前为学生展示了部分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事物的图片,如“商场里的打折标签”“钢笔的价格标签”等。在结束该环节后,教师进行引导,即“同学们,实际上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能够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现在,请大家联系日常生活,想想都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由于学生在观看图片时,心里就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因此当教师布置任务时,学生表现得十分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课堂变得非常活跃。有的学生说:“周末去商场时,我看到店里的衣服都在打折,有的是7.8折,有的是8.9折,这些都是小数。”还有的学生说:“上次体育课时,老师为全体学生量了身高,从而得知,班上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34米,这也是小数。”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无处不在,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深化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合作学习,深化学生探究

在新时期下,小学教育领域中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之一,它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获得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认可和应用。对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探究,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同时,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划分,即各个小组都应当有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每组4—8人,并且在各个小组选出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保证各个组员之间的合理分工,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且为各个小组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首先,教师借助短视频为学生展示一段关于A商场某个时段进口处的监控录像。其次,教师为各个小组分发任务,即“认真观察该时段进入A商场的小孩、青年以及老年人”。再次,各个小组组员合理分工,部分组员主要负责观看录像,部分组员主要负责记录数据,部分组员主要负责检查数据,剩余组员主要负责统计数据。最后,由各个组长汇报本组的成果,教师再结合各个小组的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指导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仅掌握了统计的方法,还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正可谓一举多得。

五、实施微课教学,发展学生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较为新鲜的“面孔”,如微课、翻转课堂、助学课堂等,这些都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全新的活力。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尝试实施微课教学,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的同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考虑到本节课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知识,教师就可以将“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理解、计算方法,多位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积末尾有零的计算、估算意识及方法”等重点知识制作成相应的微课视频、习题等,以供学生观看、学习。

当视频制作完毕后,教师将其分享到家长群,让家长帮助学生下载、观看,让学生自主预习。当观看完视频后,让学生完成对应的练习题。完成上述任务后,学生将个人的疑问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寻求其他同学或教师的帮助。在正式教学时,由于学生已经预习过本节课的内容,因此教师就可以将重心放在答疑解惑上,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预习,在深化学生掌握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主探索,发散学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共鸣、开展合作学习,深化学生探究以及实施微课教学,发展学生能力五个方面出发,以此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则能够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s/12997.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