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有效融入高职院校计算机类特色专业建

降重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行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类专业在国内各高职院校报考人数迅速攀升,大多数学生选择该专业的目的在于其当前就业前景广阔。如何培养好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真正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使命。工匠精神是一种永久传承的职业精神,是一个人在工作方面能力、道德和品质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对专业的无限热爱和专业使命感共同促成的精神风貌的体现[2]。在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必须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这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等均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对计算机类特色专业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计算机类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不足

不少高职院校师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不足,甚至有师生认为工匠精神属于基层工人应该具备的精神,与大学生培育的关系不大。部分教师认为让学生有效获取专业知识并掌握专业技能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工匠精神的培育属于思政课教师的任务,与专业课教学没有关系。甚至有教师认为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属于高薪就业人员,工匠精神的培育只针对建筑类、机械类等学生比较合适,对计算机专业学生不合适。这些误解将导致工匠精神难以有效融入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对于学校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起到消极作用。

(二)工匠精神未融入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未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课程教学的任务,将导致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不能与工匠精神培育有效结合。课程教学大纲中缺乏工匠精神培育的要求,使得任课教师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学生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对专业知识缺乏融会贯通,导致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就业上面临诸多困难。不少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只能编写书本上简单的代码,不能胜任公司真实软件项目的开发。在毕业设计中自己开发的系统过于简单,停留在模仿和照搬原有软件系统的层次,这样的毕业生难以胜任实际工作要求。

(三)学生对口就业困难

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要想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一般要求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达到企业的岗位需求,但是不少学生的专业技术和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相差不大,对专业的专注度不够,导致相当一部分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选择非计算机行业的工作。与之对应的是,计算机行业人才需求量大,但是应届毕业生缺乏项目开发经验,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训方能完成工作要求。计算机行业员工换工作频繁,用人单位担心花费了财力和人力培养好的员工为了追求更高薪资而离开公司,对公司造成损失,所以一般更愿意招聘有经验的员工,这就加大了计算机类专业应届生的就业难度。

(四)双师型教师缺乏

对学生很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就是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需要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并拥有扎实专业技能的教师来完成。不少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占比有待提升,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自然很难培养出和企业需求一致的学生。在高职院校中,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停留在传统模式方面,缺乏创新,课堂缺乏吸引力,教师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一困境,高职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根据学生教学评价和教师互评反馈,发现大部分企业技术人员能够指导学生实践,但是缺乏教学经验,不能将专业技能讲懂,存在教学质量难以保障的现象。

(五)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缺乏

大部分计算机类专业课教师只关注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创新运用,导致学生在专业课堂中无法培养创新能力。学校的SYB培训由于师资和场地等限制,只能针对少部分学生进行,并且这类培训教师的专业和学生所学专业不一定相同,导致学生难以在所学专业中掌握创新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路径

(一)工匠精神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

高职生工匠精神并未成型,还处于建构期[3]。高职院校要从整体上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重视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要让师生正确认识工匠精神,深刻领会其内涵和意义。专业建设中要融入工匠精神,在课程教学中,要像课程思政一样,不断挖掘工匠精神元素,用生活中丰富的实例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做到不生搬硬套,润物细无声。工匠精神和课程思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将工匠精神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比如,在程序设计中讲解百钱买百鸡问题时,教师既可以引出我国数学发展的成就,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又可以通过不断减少循环,不断改进算法,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上认识到创新和精益求精的重要意义,起到工匠精神的培育作用。

(二)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对教师整体素质的培养上,要强化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巩固。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类大赛中,鼓励教师成长,教学相长,鼓励学生积极参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高职院校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引进和考核力度。考核要依据科学合理的标准严格执行,做到考核既要看行业相关的证书,又要看实际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等,让双师型教师含金量更高。高职院校应适当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制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职称晋升制度,为留住人才做好保障。

(三)加强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

教师要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的创新,要努力钻研如何将所授课程创新运用的方法。任课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对专业知识能够创新运用,才能通过课堂教学带动学生运用所学来创新。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大开展创新创业类培训,成立创新创业教师团队,让创新创业本领不是少数教师的特权,让更多教师掌握创新创业的方法,以此建设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进而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培养。

(四)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和深度,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经过调研,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和一些IT培训机构开展的校企合作,并未真正实现订单式培养,只是让学生换了一个地方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已。一些高职院校和中介机构的合作也停留在推荐人才的层次上。在校企合作中,应该找大型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引入企业师资,使用好企业平台,为企业培养高质量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无缝衔接。

(五)多渠道开展学生实习就业指导,培育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学校应树立就业典型,对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干出一番事业的校友事迹进行大力宣传,邀请这些校友分享从业经验,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逐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各班辅导员尽可能与所带班级专业一致,这样才能结合专业给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如果辅导员的专业与所带班级不一致,学校可以聘请专业课教师担任专业辅导员,对专业就业前景做分析,针对不同学生做相应的职业规划,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让学生逐步养成对专业的热爱。对于聘请的专业辅导员,要求是具备就业指导能力的专业课教师,不能进行指定;要在待遇给予提升,充分吸纳优秀人才,将其加入学生就业指导的队伍中。高职院校有计划地引入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的实习和就业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就业环节的疑惑进行帮助和解答,就学生特长和兴趣推荐就业岗位,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提高其就业能力,促进其对专业技能的主动学习。

三、结语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在计算机类特色专业的建设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贯穿到学生管理、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和实习就业等各个环节。将工匠精神和课程思政相结合,促进人才培育质量的提升,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s/13573.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