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人员在职学历教育状况之调查研究

降重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 通过对全国1182名高校管理人员的调查研究后发现:我国高校管理人员在职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意愿强烈,但是在职攻读更高一级学位尤其是博士学位的机会不多;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类型



在现代大学中,由于大学规模的扩大和内部管理活动日益复杂,大学对于专职化、专业化管理人员的需求不断增长。要提升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离不开在职学历教育。在职学历教育之所以显得必要,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对于高校管理人员个体而言,由于其管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具体的管理实践,高校管理人员只有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学习一定的理论,对自身实践不断进行反思,才能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学历教育无疑具有提供系统理论教育、为管理者提供反思平台的功能。二是对于高校管理人员群体而言,学历教育是提高社会其他群体对其信任的重要机制。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系统信任成为人们之间主要的信任样式,人们往往会将货币和文凭视为两种最重要的信任机制[1]。当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研究高校管理人员在职学历教育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概念界定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高校管理职业的兴起是大学组织功能增加、结构规模扩展的必然结果。在精英化高等教育时代,由于管理活动不多,管理者的身份是业余兼职的,高校管理人员从事管理活动都是在模仿、默会等个体经验的基础上成长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高校规模扩大和职能增多使得高校管理职业开始兴起,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模式进入“专业人”培养模式,不能完全依赖经验、模仿,而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培养。

“二战”以后,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培训大学管理人员的专业。这些专业促进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和合法化,毕业生成了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但是大多数进入了学术管理部门或决策部门。这种趋势可能会扩展到其他的国家,因为有需求表明这些国家规模较大的中学后教育机构和系统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管理人员。”[2]因此,在美国一些综合性大学中出现了很多高等教育管理的学位类型,并逐渐扩展到了世界各国。在国外,专门培养高校管理人员的学位类型种类众多。譬如,美国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设置教育博士专业学位,1995年,在美国的127个教育管理博士学位点中,有104个授予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美国的高等教育专业研究生一直以高等教育管理,尤其是高等学校管理人员培养为主要目标[3]。在英国,1992年第一个教育博士在布里斯托大学诞生。[4]从国际上来看,高校管理人员的学历教育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尤其是教育博士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与国外大学相比,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步较晚,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化需求并不旺盛,高校管理人员的在职学历教育需求也不旺盛。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很多专职的行政管理人员开始进入高校,他们的在职学历教育需求也开始日益兴起。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人员在职学历教育的形式包括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1)本科教育。主要集中在部分高校年龄较大的行政管理人员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继续教育形式来提高学历。(2)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学位类型上看,与高校管理人员较为密切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有教育硕士、MPA等学位;学术学位研究生则有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业管理等学位。(3)博士研究生。一是专业博士。与高校管理人员密切相关的是教育博士学位;二是学术型博士。高校管理人员攻读比较多的博士学位为教育学、管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研究的高校管理人员是指高校内部承担“管理”活动的中层和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而把承担“领导”角色的高层行政管理者暨校长和副校长排除在外。从研究的范围来看,本文中的高校管理人员主要是指在高校内部专职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相当于我们日常所说的专职行政人员,也就是1985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人员编制的试行办法》中的政治工作人员(包括党委、共青团、工会等党群组织的专职工作人员以及学生政治辅导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指在高校各级职能机构及在各系的办事机构从事行政、教学、科研等管理事务的工作人员)这两类人员,以及1999年颁布的《教育部高等学校职员制度暂行规定》中的6~10级职员,与国外大学的职员范围基本相同[5]。同时,考虑到我国高校管理队伍中还有一批“双肩挑”干部的存在,这批“学科专家”在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有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的必要,所以没有将其严格排除出研究范围。

二、实施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我国高校管理人员参加专业组织的情况,采用自编问卷于2016年12月在问卷星网站上通过网络实施了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1)调查高校管理人员学历提升情况。分别要求被调查者填写自己参加工作时的学历和目前获得的最高学位。(2)调查高校管理人员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打算。包括“我打算攻读更高一级学位”“我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的机会很多”和“我打算攻读教育学或管理学方面的学位”三个题目。(3)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包括高校类型、职务、年龄等。

本次调查共有1300人填写,由于实施了技术控制,最后共收到有效问卷1182份,其中男性597人、占50.51%,女性585人,占49.49%。调查涵盖了全国多个省份,除了青海、西藏以外,大陆各个省份均有涉及。本次接受调查者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以中青年为主,40岁及以下的占总人数的75.38%。

本次调查将高校类型分为有博士点的本科高校、无博士点本科高校、高职高专、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5大类。在调查对象中,有博士点的本科高校397人(占总人数的33.59%)、无博士点的本科高校268人(占总人数的22.67%)、高职高专284人(占总人数的24.03%)、民办高校119人(占总人数的10.07%)、独立学院114人(占总人数的9.64%)。综合来看,本科高校占到了被调查总数的56.26%;公办高校占了被调查总数的80.7%。基本符合我国高校的类型比例。在本次调查中,将被调查对象的职务分为正处级、副处级、正科职、副科职、科员、办事员和其他七个选项。在调查对象中,正处级77人(占总人数的6.51%)、副处级153人(占总人数的12.94%)、正科职235人(占总人数的19.88%)、副科职165人(占总人数的13.96%)、科员273人(占总人数的23.1%)、办事员109人(占总人数的9.22%)、其他1170人(占总人数的14.38%)。

为了保证填写人数和填写质量,在调查中采用了三个措施:(1)关于调查人员的选择。在由本人参加的高校管理人员QQ群、微信群中发放问卷链接,为了保证人员参与,往往都是先发微信红包、然后发问卷链接地址,请领取红包的人帮助填写问卷。同时,单独邀请同学同事朋友将网址发放至全国各类由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自发建成的QQ群、微信群中。(2)关于调查方式的选择。问卷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两种方式提交,其中对于手机微信提交的可以收到微信红包1个。采用这种“微信+红包”的方式主要是考虑到很多高校管理人员周末处于休息状态,而且手机使用频率较高,再辅以“抢红包”方式,参与性强。(3)技术控制。为了保证填写质量,研究者在问卷星后台采用了“IP限制”+“红包审核”的方式控制填写质量。

调查问卷数据采用问卷星网站自带的功能进行分析。其中部分数据,用Excel格式下载后,导入SPSS软件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需要专门的教育或培训,学历教育在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次调查主要包括高校管理人员在职学历教育的提升现状和提升意愿两个方面,具体结果如下:

(一)高校管理人员学历提升情况

2000年,邵丽对于北京某重点理工大学管理队伍学历结构的调查显示,在高校管理队伍中,博士占4.2%、硕士占10.7%、本科占60.3%、专科占24.8%[6]。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连年扩招,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目前,我国高校在招聘行政管理人员时,基本上是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少量高校会招聘一些特别优秀的本科毕业生。那么,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人员的学历情况如何呢?经过调查,发现高校管理人员参加工作时的学历和目前的学历情况见表1。 表1高校管理人员的学历提升情况    下载原表

由表1可以看到,我国高校管理人员的学历提升情况良好,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大幅减少,而在职攻读学位,获得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人员比例大幅增加。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职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校管理人员的主要需求。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硕士研究生和本科两个层次,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项相加,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84.1%,其中硕士研究生层次占到了一半以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2/3。这也说明,高校管理人员的从业素质在显著提高。

(二)高校管理人员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计划

1.高校管理人员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计划状况及差异

当被问及今后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打算时,被调查的高校管理人员的选择情况见表2。 表2高校管理人员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计划    下载原表

由表2可以看到,有44.92%的人员有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计划,其中有40.78%的人员打算攻读教育学或管理学方面的学位,但是有47.88%的人员认为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机会不多。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管理人员普遍具有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意愿。为了进一步把握高校管理人员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意愿的差异,应用x2检验,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从学历层次、高校类型和职务三个维度来看,我国高校管理人员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意愿差异结果见表3。 表3高校管理人员攻读更高一级学位计划的差异    下载原表 注:*表示p<0.05。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学历层次的高校管理人员和不同类型高校的管理人员在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意愿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职务的高校管理人员在“我打算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和“我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的机会很多”的选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我打算攻读教育学或管理学方面的学位”的选择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不同学历层次的高校管理人员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计划

为了进一步考察不同学历层次的高校管理人员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意愿差异,对他们的选择百分比进行统计后的结果见表4。 表4不同学历层次的高校管理人员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计划    下载原表

由表4的选择可以得出三点结论:(1)在“我打算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选择上,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攻读意愿较高。因为专科层次的高校管理人员年龄较大,已经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而本科层次的高校管理人员的“危机感”最强,硕士研究生层次的高校管理人员继续学习的能力较强。(2)在“我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的机会很多”的选择上,“专科及以下”层次的管理人员认为机会最多,因为本科层次的在职教育较为容易;而硕士研究生层次的人员则认为机会很少,这和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还属于精英教育密切相关。(3)在“我打算攻读教育学或管理学方面的学位”的选择上,40%以上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层次的高校管理人员打算攻读教育学或管理学方面的学位。这从侧面说明高校管理人员已逐渐认识到高校管理也是一个专门职业,有长期从事该职业的意愿。

3.不同类型高校的管理人员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计划

为了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高校的管理人员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意愿差异,对他们的选择百分比进行统计后的结果见表5。 表5不同类型高校管理人员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计划    下载原表

由表5可以得出三点结论:(1)在“我打算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选择上,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管理人员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意愿更强烈。这也和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管理人员学历起点相对较低有关系。(2)在“我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的机会很多”的选择上,各种类型高校的管理人员都认为机会不多,其中无博士点本科高校管理人员认为机会不多的人比例最高(占54.48%),其次是高职专科的行政管理人员,占49.65%,而独立学院最少,仅为43.86%。这应该与无博士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目前多数为硕士学位,本校无博士点,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机会不多有关。高职专科近年来在招聘行政管理人员时,也开始逐步要求硕士学位,所以次之。而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在职攻读的多为硕士学位,我国专业学位多数集中在硕士层次,所以相对容易。(3)在“我打算攻读教育学或管理学的学位”的选择上,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更愿意攻读高等教育学或管理学方面的学位。因为目前我国拥有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较多,同时硕士研究生层次还拥有MPA等一大批管理类的专业学位,适合在职人员就读。

4.不同职务的高校管理人员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计划

不同职务的高校管理人员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意愿差异,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1)基层管理人员在职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意愿较高。在“我打算攻读更高一级学位”选项中,选择“是”的基层管理人员明显高于中层管理人员。副科职选择“是”的比例最高(为54.55%),正处级选择“是”的比例最低(为31.17%)。这可能和正处级管理人员一般都有比较高的学历有关。(2)在“我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的机会很多”选项中,选择为“否”的比例较高,办事员和副科职管理人员的选择为“是”的比例最高。这也说明,职务不是影响高校管理人员在职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重要影响因素。(3)在“我打算攻读教育学或管理学方面的学位”的选择上,副科职、科员和办事员略高于正处级、副处级和正科职。这也从侧面说明基层的、年轻的高校管理人员更认同自身的职业特点,愿意继续攻读相关学位。 表6高校不同职务管理人员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计划    下载原表

(三)调查结论

(1)我国高校管理人员的学历提升情况良好,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大幅减少,而在职攻读学位,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大幅增加。(2)有将近一半的高校管理人员有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意愿,其中约40%的人员打算攻读教育学或管理学方面的学位,但是也有将近一半的高校管理人员认为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机会不多。(3)不同学历层次的高校管理人员在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意愿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我打算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选择上,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攻读意愿较高;硕士研究生层次的管理人员认为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的机会少;40%以上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层次的高校管理人员打算攻读教育学或管理学方面的学位。(4)不同类型高校的管理人员在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意愿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对而言,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管理人员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意愿更强烈;各种类型高校的管理人员都认为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机会不多,其中无博士点本科高校管理人员认为机会不多的比例最高;独立学院的管理人员更愿意攻读高等教育学或管理学方面的学位。(5)不同职务的高校管理人员在“打算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和对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机会判断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基层管理人员在职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意愿较高。基层的、年轻的高校管理人员更愿意继续攻读教育学和管理学方面的学位。

四、完善高校管理人员在职学历教育制度的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可以从三个方面完善高校管理人员的在职学历教育制度,从而不断提升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一)扩大高等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的种类和规模

我国目前的学位分为普通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自从1990年开始设置第一个专业学位MBA以来,截至2013年4月,我国共有39种专业硕士学位,5种专业博士学位,1种专业学士学位[7]。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专业学位无论是专业种类上,还是授予人数上都相对较少。因此,可以考虑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增设高等教育领导与管理的专业学位,同时适度扩大教育博士的招生规模。目前,我国在硕士研究生层次还缺乏高等教育管理方向的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主要面向基础教育,而高等教育管理人才则主要由高等教育学专业培养,授予学术型学位。因此,可以考虑设置高等教育或者高等教育领导与管理的专业硕士学位,招生主要针对高校具备两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可采取类似于教育硕士招生一样的全国联考招生办法;培养方式以在职培养为主,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并重;毕业授予属于专业学位的教育硕士学位(高等教育专业)[8]。此外,我国自2010年开始设立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高校管理人员是报考教育博士的主力军。因此,有必要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教育博士的招生规模,提升培养质量,使之成为高校中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要在职学历教育形式。

(二)完善职业资格和专业学位之间的衔接制度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一个成熟的专业往往都有职业资格与专业学位之间的衔接制度。在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出台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机制,加快完善专业学位体系,满足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继续推动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促进专业学位与专业技术岗位任职资格的有机衔接”[9]。因此,要完善高校管理人员的在职学历教育制度,还需要完善职业资格和专业学位之间的衔接制度。从国际经验来看,不少国家把专业学位与任职资格紧密联系,将获取专业学位作为从事某种职业的必备条件或基础条件。譬如,在美国,教育博士往往是承担中高级管理岗位的重要条件,比如学监、人力资源主管或者校长。根据2001年对美国2594名大学校长的调查显示,有43.2%的美国大学校长所学专业为教育,在两年制社区学院,这一比例达到73%[10]。在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与劳动就业脱节,严重制约了专业学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我国教育博士主要方向之一为教育领导与管理,但在高校从事领导与管理的岗位与教育博士学位无关[11]。因此,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尽快建立和完善各行各业岗位资格要求,完善劳动准入制度,从而提高高校管理职业的专业化水平。

(三)加强高等教育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培养

职业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生培养实践性的重要内容,但是这种实践能力有别于普通职业教育中职业技能训练,更侧重于实践智慧的提升,是通过对工作实践的反思、理论思考与问题研究获得的。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性是一种建立在专业研究基础上的实践性,要求大学与工作场所、职业三者之间紧密结合。教育博士培养单位与工作场所和学生职业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合作[12]。目前,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的缺失,导致高等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完全按照学术型的标准进行,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从而社会的承认度不高。因此,应该将职业实践能力培养作为高校管理人员在职学历教育的重点。主要包括:(1)要进一步明晰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生学位的规格,加强实践性培养要求。(2)在招生上,招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高校管理人员。(3)在培养过程中,要进一步细化高等教育管理的方向,开发针对高等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特征的实践课程。探索大学与实习基地或学生所在的工作单位之间的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现实平台。(4)遴选培养实践导师。积极遴选具有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践型导师,加强导师对学生专业实践的指导。(5)在科研能力方面,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对工作实际问题的研究能力,围绕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开展相关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s/12990.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