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预科一年制大学语文课本剧编演的实践与反

降重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 吉首大学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团队在新的形势下进行教学改革,摸索出“双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双课堂”注重第一课堂的内涵深度建设和第二课堂的外延广度建设。课



民族预科学生的组成比较复杂: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探索一种学科活动方式、搭建一个平台,最大限度地提升预科生的综合能力、人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语文》教研室从2015年开始实施《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索“双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双课堂”就是充分利用第一课堂主阵地的作用,以文本细读和文本精讲的方式向四十五分钟课堂要效率要成绩,举办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学科活动,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学科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大学语文育人新途径,其中“课本剧编演大赛”就是课外学科活动的主要实施案例。课本剧编演是一种集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包容性强,既可以将多民族的文化艺术融合到课本剧舞台中去,也可以通过对课本里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融入新时代的精神元素重新创作,是实现课程育人和展示预科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课本剧编演大赛”学科活动遵循“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思路,最大限度地培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整个学科活动由大学语文教研室牵头策划,院学工办和学生会执行,以各班学生为主体(要求每个班至少编演一个剧目)。在课本剧的活动策划、剧本编定、舞台设计、道具服装、剧幕设定、演员表演等各个流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主,学院、大学语文教研室和学工办老师主要进行有关协调,扮演辅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通过学生的全程参与,学生的写作能力、统筹能力、编演能力、语言驾驭能力、文本感悟能力、共情能力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一、“课本剧编演大赛”涉及两大方面

“课本剧编演大赛”作为《大学语文》“双课堂”育人模式的主要实现载体,主要涉及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编,二是演。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知策划

预科生入学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大学语文教研室和学工办沟通,通知学生会学习部、素质拓展部等相关部门学生,提出举办“课本剧编演大赛”的想法和具体要求。由学生执笔撰写活动策划方案,大学语文教研室老师指导。策划方案须包括:活动的目的及意义、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的安排、活动的流程、剧本的内容要求、时间要求、比赛的评分标准,比赛的奖项及奖项设置等方面。通过反反复复多次修改,形成最后活动策划文本,提交学院审批通过。通过活动策划,锻炼了学生书写策划方案的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编选剧本

课本剧编演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教材内容的内化和教学拓展。大学语文教研室对学生选编内容有具体要求,所选剧本内容须是体现民族团结、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健康积极向上,凸显人生要义、家国情怀。成功的课本剧离不开精致细腻的剧本。因此,为了确保课本剧的编写质量和演出效果,大学语文教研室老师给学生普及剧本的基本知识,指导学生编写剧本。编写剧本是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再创作,老师鼓励学习大胆尝试,大胆想象,特别是要融合新时代国家民族的新发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教育等等内容,这既是一次思维训练,又是一次写作训练。如2018年课本剧《半截蜡烛》展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法西斯军官斗智斗勇的精神,课本剧《小二黑结婚》展现了农村青年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由自主的故事,主人公在新社会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姻,凸显了社会主义的美好。2019年课本剧《花木兰》以穿越剧的形式展现了从古代花木兰到现代花木兰保家卫国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三)选定角色

好的演员是戏剧的灵魂,剧本选出后,在全班范围内选择演员。选择演员要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演员的口语表达能力要较强。演员台词基本功要好,要口齿清晰、声音洪亮、抑扬顿挫;二是演员的心理素质要强。在戏剧的演出中会遇到突发情况,心理素质强的同学能随机应变;三要考虑演员对于角色的理解程度,理解深刻才能演得生动。在课本剧选定演员角色的过程中,同学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加直观深刻,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四)班级共建

课本剧对于各个班级来说,是一次人人参与的班级建设活动,促进了各民族学生的交流合作。课本剧可以分为不同的小组:如演员组、服装组、道具组、化妆组、后勤组等等,尽量做到班级同学人人参与。通过比赛活动,班级的凝聚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

(五)多次彩排打磨课本剧

在正式比赛之前,课本剧将举行2-3次的彩排,打磨课本剧的剧目,熟悉举办课本剧的流程,以保证课本剧的顺利举行。每次彩排,大学语文教研室老师会对各个班级的课本剧进行点评,演员把握人物感情特征是否到位、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是否合适,剧幕是否合适、舞台布置是否和课本剧契合等等,然后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各班学生改进。

(六)课本剧大赛举行

经过了近一年的准备,这是师生激动人心的时刻。正式举行大赛时,按照彩排的流程进行比赛,一般院领导先致辞,进行比赛并评出奖项,大学语文教研室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七)总结阶段

课本剧大赛完成后,教研室老师和学生要进行总结,对这一活动的收获、意义、不足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活动结束后要撰写新闻稿进行宣传。总结书和新闻稿一般由学生撰写,老师指导,在实战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锻炼学生应用文的书写能力。

二、“课本剧编演”大赛具有自身的特色

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研室举办的“课本剧编演”大赛已经举办了五届,被预科生称为“毕业大戏”,是师生共同喜爱的学科活动,具有自身的特色。

(一)“课本剧编演大赛”的实现载体特色

“课本剧编演大赛”促进了《大学语文》的教学,延伸了《大学语文》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实现了课堂教学和课外学科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实现载体。

(二)“课本剧编演大赛”的人文精神特色

通过对教材的深挖和编演,实现了教材内容的视觉化和舞台化,让师生感悟到了《大学语文》教育的美育功能,展示了师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拓宽了师生的知识和视野,是师生最真实的思考、辨析、探索、学习的过程,对于提升预科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课本剧编演大赛”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

民族预科生是来自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培育民族团结意识和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预科教育的重要任务。预科学生在“课本剧编演大赛”活动过程中通过团结互助、交流互鉴重新认识自我,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拓展。我们既看到了学生投入在活动中的专注、细致、坚持、努力、团结合作的优良品格,更看到了剧本内容所反映的家国情怀、爱国热忱和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他们获得的绝不只是艺术素养的熏陶或语言艺术的提升,更在于思想认识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锻炼。

三、“课本剧编演大赛”的成效与不足

在吉首大学民族预科学院实施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举办了五届“课本剧编演大赛”,取得了重要的成效,也存在着不足。

(一)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多民族多文化的预科群体中,加强民族团结,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为重要。作为课程育人的重点活动之一的课本剧,老师在选编剧本时更加凸显剧本内容的思政性,如剧本《花木兰》《半截蜡烛》《小二黑结婚》等,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中浸润着课本剧的内容、情感,在无声无痕中完成了课程思政教育。

(二)审美教育的重要平台

课本剧是一种集戏剧、文学、音乐、美术、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师生们在整个课本剧的活动中感受着艺术的美、温润着心灵,启迪着智慧。来自不同民族的预科生特别是新疆和西藏同学,本身能歌善舞,他们把本民族的歌舞融合进课本剧中,升华为课本剧的一种元素,使得课本剧具有多元的艺术美。

(三)班级建设的重要方法

课本剧对于各个班级来说,是一次很好的班级建设活动,通过比赛活动,促进了班级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加强。

(四)人生的重要经历

对于新入学的预科生来说,迈入大学意味着人生新篇章的展开,参加这样全院性质的活动是人生的一种重要的经历,而课本剧的成功则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不少光彩,也增强了他们对于人生的自信。

(五)以后的努力方向

预科学院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课本剧编演大赛”,在课程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可以说是课程育人的成功案例。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课本剧的内容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在课本剧的编演上还需要进一步打磨,在课本剧的思政性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理论研究上还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总结,将大学语文“双课堂”育人模式常态化、精细化,成为学院的一大育人特色。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s/12739.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