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为了促进国内高校翻转课堂的研究与运用,本文采用共词分析的方法对知网收录的297篇高校翻转课堂相关文献进行研究。首先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得出国内高校研究热点分别是翻转课堂的
翻转课堂作为美国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以其颠覆性的教学理念、开创性的教学方法风靡美国,在2011年进入中国后吸引大批中国教育行业人士对其进行研究。从2011年至今以翻转课堂为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检索出总文献高达4.05万篇,其中CSSCI收录文章0.92万篇。研究以小学、中学、大学为对象,其中以高校翻转课堂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有0.0029万篇,与翻转课堂研究总量相比显得不足。由于高等教育本身的专业性和自主性使得高校成为翻转课堂的重要实践场所,而目前国内对高校翻转课堂研究总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和应用的良好发展,对高校翻转课堂的研究进行内容和方向上的梳理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共词分析等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对当前高校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做内容和方向上的梳理,理清当前研究的现状、不足和研究的空白点。
二、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文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97篇高校翻转课堂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法对文献进行研究,对出现在其中的专业术语进行现象分析从而判断研究主体间的相关关系,呈现该领域的研究结构。共词分析法分两步进行分析,第一步利用分析软件提取题录信息中的高频词,这些高频词代表了研究的方向和内容,第二步利用高频词形成共词矩阵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形成研究主体的结构和热点趋势。[1]
其次利用比较研究法将共词分析出的国内高校翻转课堂研究热点、趋势、主题分类与国外研究一一对应比较,最后基于比较得到结论,提出对高校翻转课堂研究的建议。
三、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在一篇文献中以简明的词汇表明文章主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并且反映了研究的方向。本文通过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崔雷教授与沈阳市弘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BICOMB6.0书目共现分析软件,利用BICOMB6.0能快速对一个数据库中的文献关键词进行快速查找、准确提取、统计分析的功能将作者从知网上下载的“高校翻转课堂”数据库进行分析。BICOMB6.0提取关键词共936个,出现频次排名前十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 表1高频关键词 下载原表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到除“高校”“翻转课堂”两大主题词外“教学模式”(35次)“应用”(22次)“体育教学”(19次)“教学改革”(12次)“英语教学”(10次)出现频次排名前五,反映了国内高校对翻转课堂研究的现状和特征,主要聚焦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体育和英语教学方面。此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音乐教学、应用研究也是高校翻转课堂研究的热点。
四、社会网络分析
(一)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是测量与调查社会系统中各部分点的特征与相互间的关系,将其用网络的形式加以表示,进而分析其关系的模式与特征的理论、方法和技术。[2]高频关键词能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但不能反映研究热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内部特征,为了进一步探究国内高校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本文利用BICOMB6.0提取的共现矩阵将其导入UCINET软件做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的结果如图1所示。 图1网络分析结果 下载原图
图1中的正方形点代表高频关键词节点,节点之间用实线连接。节点大小表示其在社会网络中的交流能力,节点越大则该节点对整个网络的控制力度越大,交流能力越强。节点之间连线粗细表示节点与节点之间联系强弱,实线越粗则两节点之间的联系越紧密。
第一,从节点大小来看,除“翻转课堂”“高校”两大主题词外,“教学模式”“应用”是网络中次大的点,表明“教学模式”“应用”两大节点在整个国内高校翻转课堂的研究中共现能力较强,对整个研究网络的控制能力较高并且是连接“高校”“翻转课堂”与其他节点的重要桥梁,这一点说明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是以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的运用为基本路径。
第二,从节点间连线粗细来看,与“高校”“翻转课堂”联系最紧密的是“微课”、路径最短的是“体育教学”。说明翻转课堂与体育教学、微课的关系强,相互作用大。其次是“音乐教学”“篮球教学”“英语教学”与“翻转课堂”和“高校”间的实线较粗,联系较为紧密。说明国内高校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侧重于在篮球、英语、音乐这一类特定的课程中进行研究和运用。
第三,从整个网络结构图来看,联系紧密没有孤立存在的节点。“市场营销”“应用策略”“教学设计”“实践”等16个关键词在网络图的外围,表明其对整个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度较小。同时也说明国内对高校翻转课堂的研究具有多样性。
(二)中心度分析
为客观分析国内高校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本文利用中心度分析当前的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度中心性是在网络分析中刻画节点中心性的最直接度量指标。一个节点的节点度越大就意味着这个节点的度中心性越高,该节点在网络中就越重要。接近中心性度反映网络中某一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接近程度。中间中心度是以经过某个节点的最短路径数目来刻画节点重要性的指标。在特定的学科领域中,研究热点通常是度数中心度较大的节点,研究新的发展趋势由中间中心度高且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低的节点表示。[3]
从表2可以看出度数中心度排在前五的是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体育教学,对应为国内高校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与前文描述相符。中间中心度高且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低的节点教学改革、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篮球教学、音乐教学对应为新兴的发展趋势。 表2中心度 下载原表
五、聚类分析
本文利用SPSS19.0提供的系统聚类分析功能进一步探究国内该研究领域的主题结构。根据聚类结果图,本文将国内高校翻转课堂研究划分为以下四个研究主题。
(一)利用开放资源,促进教学改革的研究
第一类,以翻转课堂促进教学改革的研究。这类的研究运用慕课等网络大规模开放资源,着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传统的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大学生学习态度转变。在将翻转课堂引入高校的过程中着重应用策略以追求让学生学习效果更佳。[4]迄今为止此类研究注重对翻转课堂如何对高校传统课堂带来影响进行描述,从理论上对翻转课堂促进高校课堂改革进行阐释。但是采用实证分析证明翻转课堂对高校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教学改革的研究偏少。
(二)与特定教学内容结合的实施、运用研究
第二类,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特定的教学科目,探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据此提出解决措施。这一主题通过案例分析、做实验或构建模型的方法探讨了翻转课堂在特定的教学领域应用的特征,并且根据教学反馈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5]提出例如翻转课堂在高校篮球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方法:一是体育教师应做好课前规划、二是对网络视频进行研究,转换教学模式,三是对翻转课堂任务进行设定,四是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与展示[6],以促进翻转课堂在篮球教学中的实施和运用。这一类的研究通常与特定的学校师生结合,是教师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的结果,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为一线教师提供经验借鉴。但这类研究结论适用性偏低,并且对翻转课堂应用的理论阐释不足。在后面的研究中要注重理论的升华并提高研究结论的适用性。
(三)教学模式设计与开发研究
第三类,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相关研究。这类主题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特定的教学领域如英语教学开发设计出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7],或者在已有的教学模式上提出优化建议,如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8]但是这类研究具有趋同性,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大致趋同都提出课前学习资料的建设、微课的制作、课中的小组交流、以及课后的答疑等部分。在具体的实践中,部分大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科目的课前投入不足,不少大学生对课前学习资料的阅读以及微课的观看处于应付状态,无法达到翻转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参与翻转课堂的积极性很少有探讨。
(四)其他研究
这一研究包括了高校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微课的应用以及高校翻转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翻转课堂研究内容的丰富性。但是由于研究的内容少,高频关键词没有体现。
六、与国外翻转课堂研究比较
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热点、研究趋势、研究主题有如下三方面发现:
第一,在研究热点上,国外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我国更关注模式的设计和应用。国外高校关注在翻转课堂进行中学生心理状态的转变和知识内化的过程,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国内学者在翻转课堂引入高校过程中,为了让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方式适应我国高校学子的学习习惯,而相应地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修改。
第二,在发展趋势上,国外更注重于加强翻转课堂在高校中的运用以及学习方式如团队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来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将知识内化,而国内侧重于在特定的教学科目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特定科目在翻转课堂中的适应性。在研究发展趋势上虽然国内外有所不同,但研究趋势都逐渐精深,开始从面的研究走向点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国外沿用实验法收集数据进行定量研究,而国内逐渐由传统的定性分析走向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研究。
第三,在研究主题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彼此借鉴,相互促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主题。国内外都有相同的研究主题,如对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和教学策略研究等,但各具特色。例如中国高校将思政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进行的研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国外的案例研究更深层次的阐释了翻转课堂的本质。
七、总结建议
通过对国内高校翻转课堂文本库的梳理,本文理清了国内高校翻转课堂四大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且同国外高校翻转课堂研究分类进行了对比,得出翻转课堂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特色即创新性的结论,如教学模式的开发与设计研究,如翻转课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上的研究等。通过网络分析和对比分析得出建议如下:
(一)注重对“学”的研究
对比国外,他们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将知识内化,更加注重在翻转课堂中学习是如何发生。[9]而我国则更关注整个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教学运用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如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合作学习,问题学习方式的研究。
(二)加强对教学评价的研究
以“高校翻转课堂”和“评价”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搜索,总文献为0.0175万篇,相比翻转课堂的总量研究不足,对高校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有待深入。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翻转课堂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10]学习评价是高校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仍以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评价翻转课堂,使得翻转课堂在高校中的应用存在效率低、学习效果难以检测的问题。
(三)促进研究的创新
创新是推动科研前进的重要动力,从以下两方面促进研究的创新,首先是是研究方法手段的创新,同一研究主题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的出不同的结论。其次是研究主题的创新,通过将翻转课堂与其他研究领域相结合从而促进研究主题的创新。[11]通过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的创新,使翻转课堂在高校的理论研究更加丰富。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s/1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