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降重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步入社会最重要的技能,而一切阅读的基础都离不开小学语文阅读。语文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阅读是小学生形成完整的社会



小学语文阅读被放进教育课程中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熟读文章。在熟读文章之后,理解文章所写的内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与人交流表达的能力,从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现在的语文教育则是传统和新兴并存,在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同时,将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阅读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是今后在学习道路上的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家庭层面

一个优秀的家庭是孩子成功的前提。如果可以在家营造出一个阅读的氛围,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实现从被逼着读书到自己找书看这样一个转变。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伴随着迷茫,人们在面对孩子的一个未知追求时,一定要给予孩子好的生活状态和家庭氛围。家庭营造的读书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知识在书中,而书中的知识会对自己的成长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由于小学生不具备成年人的自控力,处于多动、好奇心重的阶段,有的时候家长严厉的管教和严格的要求并不能改掉小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反而会激发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使得亲子关系变差。在成功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后,才能激发小学生读书的欲望。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二)学校层面

小学生的自控力普遍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果想要其保持阅读兴趣,就要为其创造优秀的阅读环境,首先,学校可以硬性地开辟一定的读书环境,建立阅读室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为各个班级开放阅读一角;规定校园墙的某个地方可以贴放阅读体会、新书介绍、阅读宣传等。其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合理推荐阅读书籍,避免选书的盲目性,每周在课堂内举办活动,让小学生把自己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大家,让学生从书籍的海洋中找到阅读的魅力,享受读书所带来的快乐。

此外,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在休息时间,每一位学生推荐一本自己所读的好书,看学生是否有兴趣。呼声最高的,教师可以选择性播放关于这本书的影像资料。同学之间感兴趣的,可以互相交换书籍。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之后,便会主动地找书来看,养成了一种好的习惯。

二、阅读记录卡在中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阅读记录卡的设计

针对中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变化,一个物品的颜色、形状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让学生自行制作阅读记录卡,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形状、颜色,自己进行搭配,会使学生将阅读记录这个良好的习惯一直保持下去。自己动手设计阅读记录卡,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便于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性格进行把握。

(二)阅读记录卡的运用

阅读记录卡的作用就像读书笔记的作用一样,一定要培养学生读书记录的习惯。坚持读书笔记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将读书笔记发展成一种身体机能。就像人饿了就要吃饭,困了就要睡觉,读书的时候能自动将阅读记录卡放在身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向学生提出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准备笔记本,把文章中自己喜欢的、优美的句子记录在阅读记录卡里面,丰富自己的词汇库,为以后写作文打下良好基础,也可以选择写读后感,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梳理读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让学生把记录过的优美语句写在自己精心制作的读书记录卡上集成一册提供给其他同学欣赏,这样更加调动了学生想要掌握优美的语句和读书的兴趣,还可以举办最优美的语句评选活动来激发学生不甘落后的心,更加激发学生喜欢读书的欲望。

(三)阅读记录卡的作用及意义

阅读记录卡并不是一味地摘抄,需要学生真正地进入书中,去感受那些引起自己共鸣的句子,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的敏感性,为以后的作文写作打下基础。在记录过后,不是摘抄下来就结束了,一定要对语句进行思考。带有自己思考的东西,才会被真正记住。学生在使用阅读记录卡摘抄之后,可以在睡觉前、吃饭前读一读自己所选的语句。经过时间的沉淀累积,慢慢养成习惯,在写作中拥有自己的知识储备。阅读记录卡也可以很好地体现所读的书的内在价值,使文学发光发亮。学生在记录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既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技能,也为今后的学习夯实了基础。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基所在,也是小学生学习重点之所在,兴趣则是助力阅读教学的关键。在小学中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s/12412.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