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残疾人就业模式探索

降重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残疾人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形势不容忽视。于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模式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更多新型渠道,缓解残疾人就业压力、提高残疾人就业率成为社会各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残疾人的传统就业模式受到一定的冲击。而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形中为残疾人就业带来新的机遇,因此互联网下残疾人居家就业新模式随之诞生。

一、互联网时代残疾人就业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残疾人就业的机遇。

由于残疾人本身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以及社会存在对残疾人的不平等歧视问题,导致许多残疾人更倾向于居家就业,而互联网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灵活的就业空间。例如,宜生无忧开发了残疾人远程居家电话外呼岗位,通过“集中管理+居家外呼模式”,帮助残疾人居家就业,截至2020年4月,该平台为约500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每日收入普遍能达到200~300元不等,业绩好的能达到500~600元。互联网相比于传统的就业模式更具灵活性,大大降低了外出的风险和劳动的强度。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衍生出大量丰富的就业岗位,丰富了就业的形式,互联网经济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使得残疾人可以多渠道就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发起的“集善乐业”项目在全国实施,汇聚政府、残联、基金会、爱心企业的各方支持,建设残疾人就业基地和无障碍等配套设施,截至2019年9月,为约200名残疾人提供大数据标注、在线客服、语音客服等多种业务形式。目前,网络平台上的就业岗位主要有云客服、运营类、设计类、推广销售类等较为成熟的互联网残疾人就业岗位。残疾人可以通过一定的培训后选择自己合适的岗位。 表1残疾人家庭家用电器拥有率一览表(单位:%)    下载原表 数据来源:2019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

(二)互联网时代残疾人就业的挑战。

据《2019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农村和城镇地区残疾人家庭电脑拥有率都相较前几年普遍上升,但城镇残疾人家庭电脑拥有率仅为14.9%,农村残疾人电脑拥有率仅为1.4%。数据表明,无论城乡,电脑还未普遍存在于残疾人家庭之中。(表1)

电脑硬件设施的缺失,以及残疾人对网络认知较少、自身身体状况等因素促使残疾人对网络的掌握程度不深,即使是在培训之后,残疾人可能要比普通人花更多的时间去掌握一项简单的网络技能,知识储备不够、网络技术不高等因素往往成为企业招聘时的顾虑,残疾人对网络的一般掌握降低了许多高质量岗位的可选择性。

根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统称)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保障金。企业安置无障碍环境的成本较高,在日常生活中,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招聘非残疾人,他们往往愿意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去承担招聘残疾人的风险。因此,政府应当主动和第三方平台、企业携手共同商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企业与残疾就业者之间平等对话的机会,倾听企业的需求和残疾人的想法,扭转传统对残疾人的认知,在保障残疾人和企业利益下寻找一个平衡点,提出针对性措施政策。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国残疾人就业模式

刘永芳、黄建、孙静等学者指出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模式主要是以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自主创业为主。

(一)集中就业。

集中就业是指由政府直接举办的公益性单位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或通过转移支付或税收政策的方式向第三方大规模购买工作岗位并提供给残疾人员,并赋予第三方公益企业合法地位为其生产、经营、管理等提供各种资助或支持,且其中以福利企业为典型代表。因此,福利企业是为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而兴办的具有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所安置的残疾人是指非重疾残疾人且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福利企业面临的问题困难重重。其主要问题有:

1、福利企业数量急剧减少。

根据2015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发布的《1978-2015年福利企业和安置残疾人就业数量情况》可知,1978年全国共有福利企业920个。到1985年后,中国福利企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到1995年达到顶峰60,237个。1984~1995年中国福利企业年均增长22.08%。但此后,中国福利企业数量逐年收缩,到2015年下降至14,585个。1995~2015年其年均增长率为-13.22%。

福利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的人数随着福利企业数量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从平稳增长到快速扩张,再到急速下降的过程。每个福利企业平均聘用的残疾职工人数则呈现与福利企业总数不同的发展历程。1978年,每个福利企业平均安置38.04个残疾人就业,次年增长到43.40个,之后一路跌落,1988年达到历史最低位的13.8人。此后,福利企业平均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缓慢回升,到2015年为29.41人,相比较1978年,福利企业为残疾人安排就业岗位急剧减少,吸纳残疾人就业的能力减少,不能满足残疾人对就业岗位的需求。

2、福利企业利润减少,残疾人人工成本增大。

从1978~2015年企业的利润额经过增长到回落的过程。1978年,全国福利企业利润总额为0.8亿元。到2006年,其利润规模增长到237.8亿元。而到2015年却降至81.4亿元,仅占到2006年高峰期利润总额的1/3。虽然政府为福利企业实施部分免征政策,但仍难以改变利润减少、成本急剧增大的问题,福利企业营利状况不容乐观。随着通货膨胀的影响,工人工资增加,物价水平上升,福利企业生产的单位成本也随之上升。其中,福利企业的残疾人员工资与其他一般社会企业相比占比更大。再者,残疾人因为身体结构的原因,从事的往往是可替代性强,易操作的工作,而福利企业作为特殊的企业,不仅要承担较大的社会责任,还需承担残疾人的培训、康复等费用,很大程度上对福利企业的发展不利。

3、福利企业存在管理困难问题。

福利企业诞生于国家的计划经济,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开了绿色通道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保护色彩。吴伟(2020)指出,福利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职工体力、工作时间连续性、产量均有较高要求,而残疾职工由于身体结构和心理因素等原因,残疾职工出勤率比健全人出勤低,仅为89.11%;再者,由于残疾人心理上存在一定心理障碍,管理人员难以通过合理的管理方式去管理他们。

(二)按比例分散就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另外,2007年国家发布《残疾人就业条例》,其中规定了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企事业组织、团体和机关均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接收残疾人,为其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残疾人就业作为全民的责任,强制企业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从而为残疾人提升生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度数据显示,2014~2018年城镇就业人员数量有所增加,从39,310万元增加至43,419万人,而城镇个体从7,009万人增加到10,440万人,假如每个企业所应纳残疾人岗位为1.5%,通过计算可知,2016~2017年残疾人新增按比例就业呈下降趋势。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

1、企业缴纳残保金。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中,国家设置残保金很大程度是为了鼓励企业吸纳更多的残疾人,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然而,残疾人由于自身身体结构原因,能够胜任的工作十分有限;再者,企业接受残疾人就业不仅要加大企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还要对其进行优惠和照顾,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负担,以至于企业宁愿缴纳残保金,或者只是通过“挂靠”、“先录取再解聘”,或者给残疾人每月一定的生活费等行为来逃脱缴纳残保金。

2、比例规定不合理。

根据2020年国家发布的《关于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总体方案》可知,国家向企业收纳残保金实行分档征收,将残保金由单一标准征收调整为分档征收,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1%(含)以上但低于本省(区、市)规定比例的,三年内按应缴费额50%征收;1%以下的,三年内按应缴费额90%征收。暂免征收小微企业残保金。对在职职工总数30人(含)以下的企业,暂免征收残保金。对于大型企业,其残保金的支出占比很小,而相比大型企业的,小微企业在管理体系、人才配置和资本方面有着较大差距。据统计,我国总计有超过四千万的中小企业,大约90%的小微企业管理粗放,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很容易因为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竞争而倒闭破产。残保金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企业本身很难发展下去,还需支付额外的开销,雪上加霜下,只会使得小微企业越来越少,大型企业占垄断地位。

根据全国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全国残疾人口中城镇残疾人口为2,071万人,占24.96%;农村残疾人口为6,225万人,占75.04%,可知我国有3/4的残疾人为农业户口,然而其中80%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其次为灵活就业和个体就业,按比例就业政策对农村残疾人就业的作用微乎其微。

(三)自主创业。

自主就业也是在政府提供的支持服务下展开,例如提供与自主就业相关的培训和信息,协助残疾人开发商业计划,帮助残疾人监督企业的运营等。残疾人通过培训,拥有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后,实现自主创业、个人就业、灵活就业。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2013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残疾人就业》可知,2007~2012年我国残疾人就业率稳定在45%左右,自主创业比例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5.1%增加至2012年的7.7%,增长幅度较大,但是我国残疾人就业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三、关于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建议

(一)帮扶残疾人创业。

实施更加积极的残疾人创业政策,促进残疾人创业。积极开展残疾青年创客空间项目,开展创业导师服务、政策解读以及项目路演及展示、创业交流、商业模块培训、项目评估和诊断等活动,帮助残疾人更好创业。

(二)借助企业增加就业。

残疾人在就业中面临的工作环境障碍常常导致残疾人无法找到合适岗位或者无法保证工作的可持续性。由于缺乏一定力度的政策激励,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改造工作环境,提供适合残疾人的就业环境。对于企业宁愿交残保金都不愿招聘残疾人的现象,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借助企业的力量增加残疾人的就业率。

(三)政府保障残疾人获得信息无障碍。

获取信息不完全是残疾人就业时的一大阻力。2012年国务院特别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政府积极推动无障碍政策的落实,提高残疾人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标准建设等,使得残疾人获得信息无障碍。无障碍技术的开发应紧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使残疾人能较快、全面地融入到信息社会。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于已有政策的宣传、培训和落实,提升无障碍设施的功能和质量等,保证残疾人获得信息无障碍。

(四)互联网就业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

互联网就业者较多属于自主灵活就业形式,特别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创业的残疾人,目前尚无法享受到一些针对残疾人网络就业的优惠政策。我国从1990年以来,对残疾人自主择业提供如减少税收、经营场地、小额贷款、减征个人所得税等多种优惠政策,但针对残疾人自主择业的扶持政策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申请程序较为繁琐等。更重要的是,许多自主创业者无法享受到各类社会保险政策,如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这些都是以雇主单位为主要渠道的社会保险。因此,针对残疾人网络创业者,应该在社保认证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直接给残疾人诸多优惠措施,在贷款、创业补助、社保补贴等方面支持残疾人创业。(通讯作者:吴水田)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s/13059.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