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分解写作的过程小编:如何分解写作的过程写书有不同的方式。我写了十多本书,但我意识到写作一定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人生重要的是生活本身。如果一个人写书写到吐血了,把身体都写垮掉了,写
写书有不同的方式。我写了十多本书,但我意识到写作一定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人生重要的是生活本身。如果一个人写书写到吐血了,把身体都写垮掉了,写到寿命减少了三年、五年、二十年,我建议别写了。因为生活本身和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然后你再考虑去写一些书。
你用什么状态来写书?很多人写一本书,会一天写一千字,一写写三个月、半年。我是不赞同这样的行为的,这是个疲劳的状态。一不本书写完后,脸发黄了,瘦了20斤,和老婆也离婚了,爹娘也三个月没见了。所以我个人写一本书是花一年到两年的时间,但在这这一年到两年的时间里面,我大量时间做工作笔记。你看我前面讲的资料收集、归档都属于写作的一部分。工作要分阶段做,所以我建议各位在写作时该干嘛干嘛,该谈恋爱谈恋爱,然后把写作切到各个时间段面去。通过阶段性笔记的方式来保留你的工作,比如说你采访完了,调研完了,或者资料拿到以后,你迅速地把它转化为工作笔记。这样的工作就是把所有的压力分散到日常的生活中,当你要写一本书的时候,其实一个月就干完了。我写书从来没超过一个半月,一天八千到一万字,写完以后休息半天,还有时间打麻将,再继续写。一个半月的时间你的身体是受得住的,这个是跟大家分享的长期写作的过程。
写专栏对图书写作是非常好的锻炼,让你保持长期写作的能力。写作其实就是长期的选题发现,绝对不要进行疲劳战,同时保持体力很重要。你如果要成为一个好的财经作家的话,要经常锻炼身体,保持体力。
写作中要把握文本节奏。我认为一本好书,无论是虚构的还是非虚构的,能够被朗读是一个很关键的条件。写书我不太建议说用长句写作,要用短句、短章节写作,保持文本节奏感,写了一半以后,去朗诵它。如果你的文字是能有节奏地被朗诵出来的话,就是好文字;如果你自己念都不清楚的话,那就不是好文字。如果你要做畅销书的话,朗读对文本是很重要的。
写作是新闻资讯到知识模块的锻造,经过写作新闻的锻炼也很关键。媒体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很敏感、快速地把新闻抓取出来,把新闻变成资讯,把资讯做成一种表达。但是这会有什么缺点吗?缺点在于它是模块,不是知识块,就跟水一样,沉淀不下来。无论你是写企业史、企业家传记、投资理财或者其他任何门类的书,要学会把写作的内容由新闻资讯转化成知识模块,这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不完成这个转化的话,你这个文章就跟一件有水的衣服一样,拎起来的时候水份就会被挤掉。书和互联网上的文章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在于:一个是知识,一个是新闻。我们现在很多人还是用写新闻的方式在写书,那出来的还是叫新闻书。所以这就是现在财经书很容易被淘汰的原因——作者在写作时没有把新闻变成知识模块。
为什么有的人的书能够卖三五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把它变成了知识模块。知识模块需要提炼,这十分关键。
2.如何切入写作主题
当我们写某一个主题的时候,往往是一个概念。一本书不能穷尽所有的话题,我们在写作中,特别是那些知名度很大的,已经被写过的人或企业,你一把打掉的话,难度很大,而且得不偿失。这就相当于我们面临一个选题的时候,从哪一刀给切进去的问题,这是一个技巧性的东西。
创作对象的内在分析很关键。作者现在给蓝狮子写书,往往我们请作者做的第一件事是:你先用500字把这个事讲清楚。500字足够讲清楚这到底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普通读者要花钱买你这本书。任何一个话题都有很多种解读的方式,一定要找到那个点。所以大家还是要先想想,就像打仗时所说的“你先不要乱跑,先想清楚了”,跟我们写书一样,先不要写,先想清楚,到底这个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他放在书摊上的时候,人会停下来买。就像在机场,那么多书,为什么会停下来买你这本书。这其中一定有一个点打动他,那么这个点到底是什么呢?这个是很困难的事情,需要做内在的分析。
比如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我们和胡腾、编辑有反复的比较,“这个人跳槽是为什么呢?”有很多种写法,最简单的写法就是从他是一个江苏的穷小子写起,到他最后的离开,就写个人的成长历史这个过程。还有一种是“唐骏讲管理”。最终跟胡腾达成一个共识,我们写“励志”的读本,不是商业思想、商业模型,定位就清晰了。最后他的书名就是《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从这个书名也可以看到是专门讲成功的,是励志类的作品。我们很了解一个人,很了解一个企业,就想把所知道的全写清楚,这种写法其实很吃亏。所以如果你准备写书的话,第一件事就是你动笔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当一个陌生人走过你写的书的位置的时候,为什么能够停下来让他买你这本书,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