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军事理论讲课材料的写作(13)

学术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信息作战力量:多国部队有部署在沙特塔伊夫基地和土耳其因契尔利克的—电子战飞机(架),部署在沙特和阿联酋的—“空中战场指挥与控制中心”(架,大功率干扰飞机)、部署在

信息作战力量:多国部队有部署在沙特塔伊夫基地和土耳其因契尔利克的EF—111A电子战飞机(24架),部署在沙特和阿联酋的EC—130H“空中战场指挥与控制中心”(18架,大功率干扰飞机)、部署在多艘航母上的E—2C“空中预警与控制系统”(27架,机载雷达可在480、360和270公里左右距离内发现低空来袭的轰炸机、战斗机、巡航导弹以及海上的舰船,可同时跟踪、识别300批目标,引导和指挥30~40架飞机作战),部署在巴林谢赫伊萨和巴林国际机场的F—4G(63架,携带“石眼”集束反坦克子母弹,“小牛”空地红外/电视制导炸弹,打击坦克、装甲车、炮兵阵地、导弹发射场和地下掩体等)、高速调频电台、无人侦察机、激光制导炸弹、反辐射导弹、F—117、夜战的夜视设备、海军的EP—3E(3),部署在巴林谢赫伊萨和“中途岛”、“突击者”航母上的EA—6B(39架,出动1623架次,总计飞行4600小时,无战损,发射150多枚反辐射导弹)、P—3B(1)。

联合特遣部队精锐部队:多国部队在土耳其因契尔利克基地配置电子战支援部队。设想通过电子战转移伊拉克的注意力,使其防空任务复杂化,由驻欧美空军司令部任命一名少将担任联合特遣部队精锐部队司令,装备有F—15(空中掩护)、F—16(昼夜攻击)、F—111(夜间攻击)、EF—111、EC—130、F—4G(电子战和压制敌防空系统)、RF—4(侦察)、E—3B(空中监视)等电子战飞机。

伊军:只有“卡里”防空指控系统及伪装部队。

(五)战前准备情况

多国部队:经过五个多月的战争准备,到战争爆发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沿海湾、沙特、印度洋、红海、以色列、地中海至土耳其部署,形成了对伊拉克的战略包围态势。

随着联合国规定的撤军期限的临近,联军空军进行了最后的准备,地面部队继续向集结地域推进。联军飞机在地面处于警戒状态。空中作战的详细计划下达后,空勤人员开始制定任务计划。在科威特南面的沙特沿海,由沙特和海湾合作委员会部队组成的东线联合部队继续进行训练,为直接向科威特市逼近做准备,并向科沙边界地区的防御阵地集结。在其左面,第1陆战远征部队开始转移其后勤基地,并将第1和第2陆战师调入集结地域,进行最后进攻演练。再往西,由埃及、叙利亚、科威特、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部队组成的北线联合部队继续掩护哈费尔巴廷北面的边界地区。第7军从欧洲源源不断而来,与英国第1装甲师一道继续向巴廷干河西面的集结地域前进。第18空降军向西转移得更远,同法国第6轻型装甲师相接。

伊军:一是空军加紧训练,并从伊中部和南部的机场起飞进行防御性巡逻。伊空军每天可出动900~1000架次飞机,尽管伊拉克不一定能为这么高的出动率提供保障。二是空军对其指挥、控制、后勤、维修设施进行了分散和加固。三是地对地导弹(尤其是“飞毛腿”导弹)几个月来一直处于戒备状态,并于秋末进行过几次试验性发射。“飞毛腿”导弹能从伊拉克南部打到沙特境内的目标。许多导弹发射架极难发现,因为它们具有机动和隐蔽能力。四是在沿海战略要地部署了“蚕”式导弹,并在波斯湾航道上布设了大量水雷。五是地对空导弹和高射炮集中部署在主要人口中心和战略性军事目标的周围。许多地对空导弹用于对固定目标实施要地防御。在巴格达南面至少部署有1个从科威特缴获的“霍克”导弹连。六是在科威特战区,伊军至少有43个师呈纵深梯次配署,并有强大的战役与战术预备队。从科威特一直延伸到伊拉克南部边境数英里处,伊步兵建立了两个布雷和设障地带,并辅之以堑壕和支撑点。数以千计的地雷埋在沙漠中,到处是各种带刺铁丝网组成的障碍物,还有火壕和反坦克壕等。在地下掩体里,不仅有步兵,还有坦克和火炮。此外,还有旅以上的装甲预备队。为了抗击联军的两栖突击,伊拉克在沿海地区至少部署有4个步兵师和1个机械化师,其地下掩体前面是雷场和其他障碍物。伊军还在科威特的沿海地区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在科威特中部,从阿里塞莱姆航空基地至科威特国际机场,有1个装甲师和2个机械化师组成的军级预备队,在其西北还有一些部队。沿科威特市至伊拉克的南北公路干线,部署有一支由几个正规陆军装甲师与机械化师组成的战役预备队。在伊科边界,部署有一个战区预备队,至少包括6个共和国卫队师和其他陆军装甲师、机械化师与步兵师,它们是科威特战区的伊军主力部队。

二、作战经过(信息作战经过)

(一)战前双方的情报对抗

情报信息是直接制约和影响作战活动的各种信息,是指挥员定下决心,实施正确指挥的重要依据。信息化战场上呈现出的新特点(如作战空间大、作战节奏快等)对情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澳大利亚电子战和情报专家德斯蒙德·鲍尔指出:“在未来战争中,最致命、最昂贵的武器并不是导弹、战斗机、坦克或战舰,而是庞大的情报系统”。美军在这次海湾战争中非常重视情报搜集工作,可以说针对伊拉克它铺下了情报搜集的“天罗地网”。有15000多人参与情报战的工作。

首先是在地面。美军在海湾地区设立了39个地面侦察站,具体分布是:土耳其17个,意大利7个,塞浦路斯6个,希腊4个,阿曼3个,沙特2个。通过这39个地面侦察站,美军可以把伊拉克的电磁信号掌握的一清二楚,为联合作战指挥官提供可靠的情报保障。

其次是在海上通过电子侦察船来收集海面上的电磁信息。电子侦察船的突出特点就是装载电子设备多,侦察能力强,活动时间长。海湾战争中,美国投入了约40艘各类电子侦察船,作用距离达数百千米,配合陆上电子战设备夺取制电磁权。

再次是在空中使用电子侦察飞机。电子侦察飞机具有“站位”高、侦察距离远、机动灵活的特点,应用十分广泛。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北约集团)动用了数十架电子侦察飞机,形成了绝对的电子侦察优势。

最后是在太空使用卫星进行情报搜集。卫星的优点是精确度好、分辨率高、稳定性强、争议少。在海湾战争爆发前的5个月,美国就起用了6种31颗侦察卫星,按美国侦察卫星部署密度,平均每隔15至20分钟,便有一颗侦察卫星通过战区上空,对战场目标全面覆盖一遍,以掌握目标态势、位置及变化情况。侦察卫星所获图像、数据,通过卫星数据系统或数据中继卫星,发送到美国,经过贝尔沃要塞地面站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判读中心分析处理,并整理成情报,送到美国指挥中心,同时转送到海湾地区美军地面情报接收站,再传送给美军前线指挥员,以上整个过程仅需10至60分钟,基本达到近实时情报的要求。

侦察卫星可分为:照相侦察卫星、雷达成像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电子侦察卫星等。

照相侦察卫星:KH—11“锁眼”成像卫星。这种卫星能从150千米的高空,分辨出地面0.3米大小的物体。美国发射这种卫星,专门用来获取沙特、伊拉克、科威特等地区的图像。所摄图像,能够及时传回,为多国部队及时准确地掌握伊军动态,做出合理反应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它的缺点是受天气条件影响大,在雨、云、雾等条件下,几乎不能进行侦察。

雷达成像卫星:“长曲棍球”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可以全天候提供图像。这种卫星能够透过云层、黑暗以至树叶来观察地面,分辨能力很强,可以分辨出坦克、导弹发射架等物体。海湾地区干燥的沙漠环境,为这种卫星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海湾战争中,这种卫星专门用来跟踪伊拉克的装甲部队。

电子侦察卫星:具有侦察范围广、精度高、稳定可靠的优点,是目前最为先进的电子侦察手段。这种卫星,星体中装有无线电侦察接收机,天线伸出机外。它主要用来侦察敌方雷达和窃听通信,能把侦察接收到的敌方各种无线电信号记录并存储起来,等卫星运行到己方上方时,再将信号发放给自己的卫星地面接收站。海湾战争中美军投入“大酒瓶”、“折叠椅”、“牧人小屋”等获取军事通讯中的重要情报。确定伊拉克的防空雷达和反导雷达的精确位置、信号特征和作用距离,伊军电台的位置和信号特征等。后来的事实证明,通过这种卫星,美国直接侦听到了伊拉克轻便无线电话机通信以及小分队之间的电话交谈,掌握了大量情报。

地球同步情报卫星:美国一共有三颗这样的卫星,定点在印度洋的上空,分别由设在澳大利亚中部的松峡、德国的巴德艾布林以及英国的约克郡三个地面站来控制。这三颗卫星专门用来监听伊拉克境内的最重要的通信频道,其中包括萨达姆本人和总统卫队、共和国卫队高级官员所用的频道和伊拉克军队的其他指挥网。这些卫星收集到情报以后,可以及时地传递给国家情报机关和华盛顿的决策者,也可以直接提供给在海湾地区的美军一线指挥官。

正如美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所说:“美国和联军部队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取得的巨大军事胜利和遭受的极小损失,应直接归功于针对伊拉克人的出色的情报工作。”

面对美军强大的情报搜集能力,伊拉克在反情报方面也做了一些有效的工作。伊拉克针对美军的天、空侦察,采取了许许多多“以假抗侦”的措施。伊战前花几十万美元从西方购买卫星照片,针对照片反映的本国军事部署和战略设施情况,采取防卫星侦察措施。以木板、塑料、铅泊等物,结合自然地形设置了大量的假坦克(有真实的雷达反射特征和热特征,有真实的外形和尺寸,拆卸后放在两个手提箱中即可携带)、假飞机、假阵地、假导弹发射架。这些仿真的假目标,伪装严密、迷惑和欺骗对方,达到以假充真的最佳效果,诱使了多国部队受骗上当。还在战前从德国、意大利购进一大批仿真导弹,这些导弹的识别特征跟真的一样,无论是用空中飞机侦察、电子侦察,还是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都无法辨明真假,结果使美军和多国部队接连不断地上当受骗。他们大动干戈,用密集强大的火力对这些假目标进行了摧毁性的轰炸。所以,海湾战争开始不久之后,美国以及多国部队就宣称,伊拉克军队的导弹基地已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近乎丧失战斗能力。但是话音未落,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就接二连三地飞向了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无可置疑的现实让美国感到大丢面子,它不得不重估“战果”,承认美军及多国部队的空袭和电子打击的效果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理想,这说明高技术武器也有自己明显的缺陷:如卫星侦察真假难辨、易被干扰等。

(二)贯穿战争始终的电子战和精确打击战

海湾战争是信息化战争的雏形,它同时也是有史以来电子战装备最集中、手段最完善、斗争最激烈、影响也最深刻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的胜利,主要依靠的是现代高技术的广泛应用,而电子战和精确战则是其中的王牌,是其赢得胜利的法宝,是决定陆、海、空战的关键因素。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贯穿作战始终的电子战和精确战。

美军在制订空中作战计划时列出了12个打击目标群:领导指挥设施,发电设施,电信和C3枢纽,一体化战略防空系统,空军部队及机场,核生化武器研究、生产和储存设施,“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和生产与储存设施,海军部队和港口设施,石油提炼和输送设施,铁路和桥梁,伊拉克陆军部队,军用仓库和生产场地。这个打击目标群的制定完全吻合了沃顿的五环理论。五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把敌方或对手作为一个大系统,通常由五环组成,由内向外分别为指控领导环、有机必需品环、基础结构环、个体群环、野战部队环。第五环的唯一功能是保护己方系统的内部各环,攻击敌方系统的各环。这一环是最难消灭的,因为部队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强。一般来说,在第五环上进行的战役都是时间最长、伤亡最大的作战行动。在农业时代的冷兵器战争中,攻击的首选目标是第五环,因为打败了敌国的军队,敌国就会投降。在工业时代的热兵器战争中,攻击的首选目标是第三环和第五环,这一点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看得很清楚。在信息化时代的信息战中,攻击的首先目标是第一环,有很多好处,主要是:可很快达成战争目标,缩短战争持续时间;可使双方减少伤亡,特别是减少己方的伤亡;可提高作战效益,增大己方得失比;可赢得国内民众支持,赢得国际赞誉。美国人明确有效地打击这12个目标群必须全面压制和摧毁伊拉克的一体化战略防空系统。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451.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