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课堂”论文写作的要求与指导

学术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强调考核的过程性。“移动课堂”考核旨在通过强化“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作业、课堂提问、讨论、报告、专题性研究、社会调査等多种形式进行分段考核

(接上页)

(2)强调考核的过程性。“移动课堂”考核旨在通过强化“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作业、课堂提问、讨论、报告、专题性研究、社会调査等多种形式进行分段考核,以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和考核。全程性的考试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功利性目的,改善学风、考风,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3)改革成绩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创新。改革过去标准答案式的考试成绩评价方法,注重考查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的积极性。



(4)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分析,进一步强化考试效果。“移动课堂”课程考核结束后,授课教师要对考核方式、考核内容、问题难度等进行深人细致的分析与评价,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来提高教学实效。



第二节“移动课堂”论文写作的要求与指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考核强调多样化,其中论文写作是反映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在课程考核中常与其他考核方式结合、使用。通过此过程,旨在从基础层面将关于论文写作的内容、格式要求与注意事项等对大学生进行专门指导,使其成为大学生掌握的基本常识。

一、内容要求

1.选题要鲜明、正确

“移动课堂”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强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形

134

第三篇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实施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移动课堂”论文的选题必须要鲜明、正确,站在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立场来观察与分析问题。



2.主题要真实、可靠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是通过小课堂与大社会的融合,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同身受、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要求撰写的课程论文必须要真实可靠,真实是论文的生命,也是决定课程论文是否及格的首要标准。

如果所选事件不真实、胡编乱造,违反了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就不能评为合格。



3.材料要丰富、翔实

撰写论文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在方法上除文献资料法外,鼓励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和方式,如现场观察、访谈调查、座谈讨论等调査、记录和写作。所有参与调査、论证的原始资料如访谈记录、釆访手稿、座谈心得等要附在论文正文之后,资料越是准确、丰富翔实,对于论证的说服力越有帮助,从课程考核角度将给予论文10~20分的奖励(以百分制计),到满分为限。

二、格式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论文要用16开信纸手写完成(旨在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正文字数不少于3500字。要求用语简洁,逻辑清楚,笔画工整,字迹清晰,参考或引用的文献资料、观点务必按照格式要求准确标明。

具体格式如下。



1.结构要求

论文结构顺序为标题、学生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所在院系、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基本要求如下。



(1)标题:居中

(2)学生个人信息、指导教师姓名:居中;

(3)摘要:300字以内;63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移动课堂”研究」一

(5)正文:不少于3500字;设四级标题,格式如:一、(一)、1、(1)。

(6)参考文献:不少于5个。

2.参考文献要求

文献类型标志主要有:普通图书:M;会议记录:C;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参考文献按照学术规范要求,举例如下:

(1)期刊著录:姓名.标题[J].期刊名称,年卷(期):页码;

(2)图书著录:姓名,标题[M].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3)硕士、博士论文著录:姓名.标题[D].学校所在地:所在院校,年份:页码;

(4)报纸著录:姓名.标题[N].报纸名称,年-月-日;

(5)论文集著录:姓名.标题[A]/论文集编者姓名.论文集名称[C].所在地:出版单位(社),出版年:页码

(6)译著:姓名.标题[M].译者姓名译.所在地:出版单位,出版年:页码。



3.图例要求

(1)主线粗于辅线(坐标线)

(2)图题(句末无标点);

(3)标值线(坐标上的刻度线)一律在图的内侧;

(4)图例一律在图题的上方或在图中;

(5)图注一律在图题的下方;

(6)标目(坐标的文字说明)及图内文字;

(7)图版(照片)说明在图题之下,文字接排

4.表格要求

(1)标题:居中(句末无标点);

(2)内容简单明了;

(3)数字以小数点位数对齐,数值后表示差异显著性的字母右肩上标;

3

第三篇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实施

(4)表注:各注之间用“;”隔开。、

三、论文评分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论文考核,主要从“标题”“内容”、“表达”、“态度”四个层面进行评分,务必做到客观、公正、如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表现与水平

1.标题:10分

(1)优秀(10~9分)标题简洁明了,概括性强;

(2)良好(8分)标题简洁明了,概括性一般;

(3)及格(7~6分)标题简洁,主题不明;

(4)不及格(5~0分)标题不当。

2.内容:50分

(1)优秀(50~45分)内容观点鲜明,论述充分,分析透彻,具有较强说服力。结论正确。



(2)良好(4~40分)内容观点鲜明,论述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结论正确。



(3)中等(39~35分)内容有观点,论述有一定的说服力。结论基本正确。



(4)及格(34~30分)内容观点不鲜明,论述说服力不强。结论有一定根据。



(5)不及格(29~0分)内容论述不具有说服力。结论无根据。

3.表达(30分)

(1)优秀:(30~27分)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文字表达准确、流畅、生动。



(2)良好:(26~23分)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文字流畅,能表情达意。



(3)中等:(22~20分)文章结构基本合理,文字表达能力不强,尚能表情达意。



(4)及格:(19~18分)文章结构有缺陷,文字表达能力4B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移动课堂”研究↓—

(5)不及格:(17~0)文章结构无条理,文字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观点、论述杂乱,论述不具有说服力。



4.态度(10分)

(1)优秀:(10~9分)写作过程态度认真,字迹工整。深人论证,观察力和判断力较强。格式完全符合要求。



(2)良好:(8分)写作过程态度认真,深入论证,有一定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格式完全符合要求。



(3)及格:(7~6分)写作过程态度不够认真,不能深入分析,观察力和判断能力不强。格式基本符合要求

(4)不及格:(5~0)写作过程态度不认真,未见分析。格式完全不符合要求。



5.特别要求

(1)严禁抄袭,否则严肃处理。论文与他人文章内容相同达10%30%,扣除所得分10%~50%;抄袭内容超过60%则记零分

(2)所有学生必须在“移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后3周以内(包括3周)以自然班为单位由课代表按排序上交任课教师。

四、写作指导

1.论文结构

论文正文部分的论证结构不作统一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分析和行文需要个人偏好进行安排,但要做到结构完整、合乎思维逻辑。从论文撰写的规范性要求来说,以下内容必不可少

首先,要能够如实反映所调查到的问题和现象;其次,要分析出现这种现象或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影响因素(分析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后,要评述这些现象或问题的实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答相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或可行性方案

2.调查方法

在“移动课堂”论文写作过程中,倡导运用调查方法,这也是思想政治

理论课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要求。常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三种:(1)观察538

第三篇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实施法。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肉眼观察,将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记录下来,在此

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写出课程论文。(2)文献资料查阅法。到图书馆、资料室、方志办等地查阅已有文献资料、地方志等,或查阅党政部门等的相关

文件资料。(3)访谈法。访谈当事人、相关知情人的方法。可用录音或手稿记录。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尽可能收集到真实、准确、全面的资料和数据

3.调查报告撰写指导

论文的呈现形式多样,调查报告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对大学生来说应用广泛。调查报告指针对某事、某人、某方面的问题,经过有目的的调查研究后,写出来的书面报告,是各项工作和学术研究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实用文体。



1.调查报告的特点

(1)先作调査,后写报告。即它必须经过切实的“调查”,掌握现实的第一手材料,并进行分析研究,有了明确的结论后,再写报告。这就意味着如果不作深入的调査研究,就不可能写出有质量、有价值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强、有指导意义。调查报告一般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确定调査研究的对象,通过报告事实的真相,为解决某一问题服务的。因此,它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调査研究写出来的调査报告,都是为了切实指导实践这就意味着在选择调査对象内容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3)方法综合性,结论理论性。在调查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如个别访问、开座谈会等,把调查后的第一手材料,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典型的事实,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中选出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这就需要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与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



2.调查报告的类型

(1)介绍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即通过个别先进经验的调查研究,总结出成功的经验,用以指导某些新生事物的调查研究,肯定它发展的方向

(2)揭示问题真相的调査报告:即通过弄清楚存在问题的实际情况,分析原因,揭示实质,扶正祛邪,吸取教训。

63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移动课堂”研究

(3)了解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这是对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发展的某重大问题所做的调查研究之后形成的调查报告,常常为党和政府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或采取某一重大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3.调查报告的写作

(1)深人调查、全面占有材料①要明确对象:即要明确对哪个人、哪个单位、哪个领域进行调査。

②要态度端正:即要深入群众,要满腔热情、不辞辛苦、不怕麻烦,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③要身体力行:即实地观察,参与劳动,亲历生活。



(2)分析研究、引出正确结论

①要有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即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②要对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即要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比较、分类、使它有条理性、系统性。

③要根据调查研究前设定的目标,对具体问题提出明确的观点。



(3)谋篇布局,务求严谨清晰

调查报告的布局形式,主要根据写作目的和具体内容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开头:简洁交代调查的基本情况,如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

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主干,它要体现出论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要求先后有序,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①可按事物发展过程分阶段叙述,逐次说明观点,揭示规律。

②可按事物的不同性质,分几个问题叙述,逐次表述观点,讲清问题实质。

③可按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方式,逐项组织材料,从对比中表明是非曲直结尾:

通过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指明方向,发人思考。就具体而言,可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补充说明主体部分未涉及的问题及调查报告的不足

140

第三篇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实施之处等。



4.社会调查研究的相关知识

社会调查研究,是指针对某一社会活动领域或社区的某一类或某一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与社会事件,通过向被调查研究的对象收集有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加工,以描述和阐释所了解到的情况与冋题,预测其发展变动的趋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对策或建议的社会实践活动。



(1)调查研究的阶段

一 般说来,调査研究这一动态实践过程要经过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研究总结阶段、成果的使用和检验等几个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选定课题、明确目的、制定调查研究的计划;实地调查阶段的主要工作在于根据计划搜集信息资料;研究总结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目的整理和分析收集的所有信息资料,认识各种信息资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全部信息资料内涵的本质意义,得出对被调査研究对象的结论性看法,提出对策或建议,并写成调査研究报告;成果的使用和检验阶段是指把调査报告提出的对策建议付诸实施,观察效果

(2)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

为了有效地搜集和正确地认识信息资料,就应当采用一些合适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

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有普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四种。

普查是指对被调查研究对象的全体(人员或单位)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相同内容的调查;典型调査是指在对被调查对象的全体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其中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对象(人员或单位)进入深入细致的调查;个案调查是指对个别的调查对象(人员或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这种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别是,它的对象不是经过选择确定的,不要求对象具有代表性;抽样调査是指按随机原理从调查对象的全体之中抽取一部分(人员或单位)进行调査,然后将调查所得的结果作为对全体调查对象的调查结果。在这种调查中,被调查对象的全体叫“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体(人员或单位)叫“样本”,“抽样”即是在总体中抽取样本,调査样本所得的结果叫“样本值”,用样本值推论总体得到的结果叫“总体值”。

4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移动课堂”研究

社会调査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访问法、观察法、问卷法。文献法是根据调査硏究的目的,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对调査对象进行调査研究。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电脑的应用,用文献法进行调查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访问法是调査研究者深人调查对象的所在地,对调查对象及其有关人员进行面对面询问、从而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研究调查对象的方法。观察法是调查研究者根据预先设计的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调査对象进行直接观察,从而获得所需信息资料研究调查对象的方法。问卷法是调査研究者根据调査目的,预先设计好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和每一问题的可供选择的若干答案,提出回答问题(选择答案)的要求和规则,做成书面表格的形式,当场发给或邮寄给调查对象填写,然后收回或请他们寄回表格从而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研究调查对象的方法社会调查研究的

技术手段是指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器械设备和相应的技术,如摄影摄像、录音、计算等的设备和技术。

社会调查研究作为人们科学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社会改革,促进社会更快发展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工具,正处于逐步科学化的过程之中;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方法及技术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面对现实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是建设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战略需要和重要战术手段,也是人们改进思想作风与学风、提高认识能力和工作才干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信息化社会的时代要求。掌握科学的社会调査研究理论与方法有助于人们高效能地搜集、整理、分析、优化、传递、利用大千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社会调查研究,也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社会调査研究不仅通过其调研结果对社会发生影响。而且这一活动本身,实施活动的方法与精神也可对社会生活产生有益影响

5.特别提示

(1)采用文献法时,务请注明出处;用访谈法时,务请注明访谈发生时间、地点以及被访谈人的姓名、年龄、职业、身份及其联系电话,既保证真实性,也可以从被访谈人的不同身份、经历中发现调查结果的差异所在。

442

第三篇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实施

(2)取材范围应当广泛,可以囊括档案资料、文件资料、报纸杂志、书籍簿记、私人日记、会议记录等。



(3)采信资料可以从校图书馆(书籍、报刊及电子期刊)或调研单位等相关部门査阅,也可通过访谈有关当事人或知情人,用文字、录音等方式获取,并在资料上注明这些资料的来源地和获得途径。

44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移动课堂”研究

第十章“马克思主义基木原理概论”

课“移动课堂”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为“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肩负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生命力就来源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它的理论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因此“原理”课的教学就不能单纯运用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环节来进行,应积极探寻新教育教学模式。而探索实施“移动课堂”教学新模式是实现“原理”课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



第一节教学设计的要求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明确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

①我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别制作“移动课堂”教学设计,并撰文公开发表。本教学设计主要借鉴笔者的文章:王有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移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索》,《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444

降重    论文查重软件免费    毕业论文查重网站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1640.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