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页) (三)强烈的战斗性小编:三强烈的战斗性政论文所论述的是当前国际、国内政治斗争所提出的迫切的重大问题作者运用无产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的各种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公开闸明自己的政治观点
政论文所论述的是当前国际、国内政治斗争所提出的迫切的重大问题,作者运用无产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的各种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公开闸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对革命斗争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所以,革命的政论文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战斗性。这里要提醒考生注意:申论考试的特殊性决定了作为申论考试的政论文不能具备太鲜明的战斗性。这也是申论与普通议论文的区别之一。
(四)说理的概括性
从表达方式来说,政论文和其他论说文一样,都是作者对大量的客观事物抽象概括以后,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直接闸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主要是议论和说理,用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读者。虽然它也要写具体事物,但这些事物大都是作为说理的概括而出现的,一般不作细致的记叙和描写
(五)严密的逻辑性
政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因此,论证过程和结构安排都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文章才有说服力。政论文的逻辑性主要体现为思维的严密性。也就是说,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乎逻辑。论证层次和结构安排,比如文章各部分的先后顺序,部分和部分之间的联系,每一部分的逻辑推理,都必须根据客观事物内在的逻辑联系来组织,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人,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六)语言的准确性
政论文和其他所有文章一样,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但是政论文的语言特别要求准确,这是由政论文表现形式的特点所决定的。概念、判断、推理这些思维形式,除了与客观事物有密切关系外,还同语言(词语、句子)有密切关系,因为要借助语言才能表达出来。如果语言不准确,则会使概念不明确、不准确,就会影响判断和推理的正确性,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从而使政论文失去战斗性与说服力。因此,政论文中每一个问题的提法、每一个句子的判断、每一个词的概念,甚至每个关联词语的使用,都要准确、恰当。
三、政论文的论证方法
政论文论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篇政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从“论”的性质(破与立的关系)上来说,论证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
所谓立论是作者用可靠的事实和充分的理由,从正面提出作者对某种问题的看法和主张。所谓驳论就是针锋相对地驳斥对方的谬论,建立作者的观点、主张。如《“友谊”,还是侵略?》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驳论文立论和驳论,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正面论述时,常常加上对错误观点的反驳;反驳错误论点时经常阐明正确的观点和主张,例如《论人民民主专政》、《将革命进行到底》等。
通常用的立论方法有以下几种:
(1)例证法——即用典型的事例作论据,直接证明论点的方法。在政论文中运用得比较普遍,说服力较强。它根据确立论点的需要,可举一例或若干例。事例可用具体的事实,也可用概括的事实,可用人证,也可用物证,还可用数字等。
(2)引证法—引用别人的话或有关材料证明自己的论点正确。正面引用,可引用马列主义理论或伟大名人的言论。有时也引用反面材料作论据,用它驳倒敌论,揭露对方。
(3)剖析法—通过分析、解剖问题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正确。毛主席的《反对党八股》、《反对自由主义》就是运用剖析法论证问题的范例。
(4)比较法——用正误、优劣、真伪、新旧等相反事物作对比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这种方法易使读者提高鉴别是非的能力
分
第二章政论文写作
近几年,国家和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的申论作文题基本上属于策论文,从2004年上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的申论最后一題的题目要求都是明确标注“策论(对策性)文章”;而后从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这段时期虽没有了“策论(对策性)文章”这些字眼,但其文体内容要求没有变,依然是要考生写策论文。但到了2007年的公务员申论考试,突然出现了要求写政论文的题目,如“论新时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很多考生没有看懂题目,分不清政论文和策论文的区别,或者一时不习惯,依旧按策论文的模式来写,结果文不对题,得分可想而知。
由此可看出,要想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仅有策论文、行政公文的写作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广大考生还需要掌握政论文的有关知识和写作技巧。
第一节政论文概说
一、政论文的定义
政论文就是政治性论文,是以社会现实中的政治问题为评述、论证对象的议论文。它包括从政治的角度评述或论证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中重要问题的各种议论文,也包括以说理为主的政治性评论文章。具体地说,它包括政治家的经典著作,政治性的文章、报告、讲话,政府和政治集团的宣言、声明,报纸杂志上的政治性社论,评论员文章、专论、评论、按语等。
二、政论文的特点
(一)强烈的政治性政论文一般都是从政治的角度,即政权建设的角度,对现实中的政治问题进行分析、评论或论证,有的分析政治形势,有的阐明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有的评述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或政治倾向,有的讨论政治思想问题,有的探讨政治理论,有的批驳错误的政治观点等政论文所论述的般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但有的政论文作者能从小处落笔,大处着眼,即从细小的事件或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发微探幽,引出政治性的见解来。总之,政论文无论是论述的还是反驳的,无论论述的问题是重大的还是细小的,均应是政治性问题,均应得出政治性的结论。政论文的作者是站在一定的政治立场上立意撰文的,因此文章鲜明地体现作者的政治态度与政治观点。
(二)明确的针对性
作者往往针对新发生的国内外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或是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且又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从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出发,不失时机、有的放矢地加以分析和评论现实的需要就是政论文最重要的课题。只有把准时代和人民群众的脉搏,拨动当时绷紧的社会的弦,把字字句句说到人们心坎上的文章,才是受人欢迎的文章。邓小平《讲讲实事求是》一文,就是针对在十年动乱中林彪、“四人帮”鼓吹的“顶峰”论以及后来流行一时的“两个凡是”的错误论点.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的论断,成为思想战线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扛鼎之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革命家,也都是根据当时社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写政论文的,因而他们的文章成为革命行动的指南。政论文中的针对性议论,不在于多,在于准,在于精,要有一针见血的犀利,切忌“大炮轰蚊子”式的空泛。
万方论文查重 论文降重 论文查重免费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