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页)小编:需要而进行的伪造和粉饰。可以说作者只有进入某种情感的境界才能进入写作的境界。所以在写作构思中不仅要强调资料的积累还必须强调情感的积累甚至后者比前者还重要。俄国伟大
需要而进行的伪造和粉饰。可以说,作者只有进入某种情感的境界,才能进入写作的境界。所以,在写作构思中,不仅要强调资料的积累,还必须强调情感的积累,甚至后者比前者还重要。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诠释艺术活动时曾说:“在自己的心里唤起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①当然,论文写作不同于艺术创作,但情感在学术论文构思中的地位与作用相似于情感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与作用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在遗嘱中还讲到艺术就是感情。”这对论文写作也极有借鉴意义。
为了写好论文,怎样积累情感呢?情感既是一种体验,又是一种态度。任何情感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它反映了“人的需要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有人才说:情感是一种或是促使行动,或是阻止行动,或是调节行动的意识机能。既然情感有这三种功能,那么,只要带着一颗童稚之心、敏锐之心和一颗真诚之心去看待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也就会在作者心中发生巨大变化。这种情况正如刘勰所说,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如此,作者就能获取比别人更多的感受和体会。情感积累多了,将作为一笔财富蕴藏于作者心中,永远发挥作用,说不定在哪一天、哪一时刻,由于某种触发而引起写作冲动,令自己非欲写出来不可。据郭沫若自己讲,他在写《地球,我的母亲》时,由于情感的来临诗兴的袭来迫使他打着赤脚卧倒在路边,匆匆记下了那些喷涌而出的诗句,以至诗写过了,那股冲动劲头儿还没有过去,又①托尔斯泰:《艺术与生活》,转引自《议论文写作技巧》,第274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当某个课题经过反复构思确定之后,作者就要紧紧围绕这个题目,有目标地进行搜寻有关资料的“巷战”工作。要撒开搜寻的大网,调动自己过去所有的储存,把能找到的有关资料,尽量“一网打尽”,争取不漏一个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下。
作者应当养成经常查找和翻阅资料的好习惯。从网上找,从书里找,从报刊中找,从自己能够涉猎到的一切方面去找。而且,光找到还不行,还要经常把自己所有的笔记本从头至尾翻遍;把自己所有的报纸剪贴翻一遍;把自己所有的资料卡片翻一遍;把能找到的相关简报翻一遍;把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翻一遍;把相关的其他资料翻一遍。使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烂熟翻阅这些资料,因为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定向行为,写作人员必定会采取翻阅一摘记一思考一整理一组合这样一个过程。于是,这些广散而凌乱的资料,便会在某一命题的统帅下,逐步进行新的分解、排列、组合。
写作人员通过翻阅、思考、整理这些资料中的有关内容某篇论文的框架很可能就会在这期间被模拟出来。尽管这时这个框架可能是笼统的,模糊的,似是而非的,时隐时现的,但毕竟在这期间,会产生某些新观点、新思路、新过程。
这就是写作构思中的“无言先立意,未啸已成风”。这项工作做好了,就为深入研究直至撰写科研成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充沛的情感积累
论文写作,特别反对无动于衷,冷漠无情。因为没有感情的语言,枯燥无生气,甚至变成空话、应酬话。论文写作,又特别反对言不由衷,虚情假意。因为虚伪的情感,必然是大话、假话、奉承话。所以,那种“无感而发”的文章,要么是冷冰僵硬的摹仿,要么是耳提面命的说教,要么是为迎合某种
帮助同学扛了两里路的行李。郭沫若之所以有这样的创作冲动,与他善于以敏锐之心观察世界不是没有关系的。以诚挚和稚嫩之心去看待世界,其获取的情感一定丰富无比。
学术研究特别是政工论文写作所反映的对象,是有关对人的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再深入一步讲,是研究人的内心世界各种活动规律的工作,所以必须倾注于对研究对象的热情,这方面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作家陈广生没有对雷锋无比的爱就写不出《雷锋的故事》;著名记者穆青没有对焦裕禄执著的爱,就写不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一焦裕禄》。所以说,热情产生的积极力量,是写作人员创作的重要源泉。济南军区创作员李存葆在云南前线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深深地为前线勇士们的英雄业绩所感动。他说:“那些感人的事迹震撼着我,教育着我,也鼓舞着我拿起自己的‘武器’奋勇战斗。”也是那些英雄形象“追随着我,折磨着我,逼着我去表现他们,一股遏止不住的‘欠债’的情感,有时竞到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地步”。那时,他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一定要把英雄们的事迹尽快地反映出来,不然,愧对死去的烈士们和活着的英雄们,也有负于时刻关怀着子弟兵的祖国人民”。正是在这种情感的推动下,使他在潮湿的猫耳洞中,在丛林的帐篷里,在跳动的烛光下,进行着广泛而深刻的构思,含着泪开始了《高山下的花环》的创作。
(四)充实的生活实践
就是写作人员通过与其他事物的接触,将外界刺激吸收到自身心理结构中来,并以充实和丰富了的心理结构去适应新的环境,使主客体融为一致。
写作人员要想构思出创新性的内容,就离不开对研究对象的接触。在接触中,一方面充实和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另方面,用自己已经充实和丰富的知识去适应研究对象,使写
作人员和研究对象在心理上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写出具有创见性的论文。具体讲,一方面,写作人员以深刻的体察去感受研究对象的感情,了解研究对象丰富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在体察和感受对方感情的同时,写作人员本人的感情也会被唤醒和激活,在这种唤醒和激活了的感情的支配下,作者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会更加敏锐和积极,并且会激励自己在论文的构思和写作中充满斗志。
1.定点调查研究。写作人员要有目的、有准备地选择些有代表性的点,对其进行研究,使构思产生深刻性。一方面,这些点有的是一个或几个单位,有的是几个和几十个人。
写作人员要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向他们学习,向他们求教,让他们了解你,熟悉你,觉得你够朋友。写作人员也可在学习、求教中净化自己,充实自已,完善自己。另一方面,要总结他们的经验,发现他们的问题,研究他们的方方面面,使他们和你无事不说,无话不谈。在建立感情的基础上,写作人员有时主动找上门去,让他们谈一谈;有时他们来找你时,也让他们谈一谈。从“谈一谈”中找到有用的写作材料。
2.选择跟踪目标。写作人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跟踪些固定的目标,对其进行研究,使构思产生较长的连续性。跟踪的时间可能是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也可能是十年二十年。
写作人员在向这些研究对象学习的同时,把他们当作研究的模特儿”,从他们的变化、发展中分析同类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美国心理学家推梦,为了测定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影响,对1500名超常学生进行了长达50年的追踪研究,写出数十篇学术论文和专著,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据中央电视台194年11月18日报道,一位摄影师从1949年跟踪农民叶根土一家共45年,为他家拍摄了20多幅照片。这些照片竞成了叶根土家庭的翻身解放史,我国农村的改革变迁史,也成了
论文查重原理 论文查重原理 论文查重软件免费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