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方法

学术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图表特点地质科技论文中的图表主要有反映地质现象的各类地质图件和其他表达某种规律的图表表格与插图结合它们能准确而形象地表述出某一地质研究现象的整体面貌与特征。人们能

(接上页)

1.图表特点

地质科技论文中的图表主要有反映地质现象的各类地质图件和其他表达某种规律的图表(表格与插图结合),它们能准确而形象地表述出某一地质研究现象的整体面貌与特征。人们能够依据图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而揭示地质事物分布与演变的一般规律,揭示其成因机制(过程)与机理(动力),并能使各部分知识串连起来、多学科综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所以说图表是地质科学的形象语言,它和文字具有同样的独立表达作用,而且比文字更直观、更形象、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但要注意避免用图和表重复反映相同的数据。此,地质科技论文的最明显特点是真实性、规范性和自明性。

1)内容的真实性

真实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图表中的每个细节必须反映事物的真实形态、运动变化规律、有序性和数量关系,不允许随意做有悖于事物本质特征的取舍,更不能臆造和虚构(陈浩元,1998)。即地质科技论文的图表一定要具有科学性与准确性,在试验或观察的基础之上进行统计与归纳,将实测(或计算)的数据和最后结果等都逐项列出或画在图上,安排有序,使读者能一目了然。当然,可以对数据进行合理的科学筛选,做到去伪存真;也可以在不影响科学论证的情况下,所有数据均列出,对特殊数据产生背景有所交代,以备他人研究时引起注意。如果论文中必须引用他人的图表时一定要注明出处,若对原来的图表有修改,也要加上清楚的注解。

2)表达的规范性

地质类图表,在很多方面都是具有严格的规定或是约定俗134科技期刊编辑探索

三、科技论文中的图表种类及其功能

科技论文是科技工作者公开发表或表达自已科研成果与学术观点的最重要方式。而地质学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描述性及分类性,其特色为分类(于兴河,1998),其核心为域,即时间域和空间域。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应做到“层次为主,类型在先;域字为重,分演并兼”;因此,地质科学的科技论文进行论证与表达其学术观点、研究成果、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方式与方法有其独到之处,是科技论文园地中不可缺少的一枝奇葩(于兴河和郑秀娟,2005)。地质科技论文既有科技论文的共同特征,又有其独特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地质科技论文中的图表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使用图表不仅可以使某些内容和叙述更简洁、准确和清晰,而且还有活跃、美化和节省版面的功能,同时还能使读者赏心悦目,让读者调剂精神、提高阅读的兴趣和效率(王立名,1995)。在期刊发表的地质科技文章中,平均每1000字的篇幅至少有一幅插图和表格,而且所占比例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图表要有鲜明的主题和高超的表现技巧,不仅要求客观、真实与准确,而且还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其合理性、新颖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一篇论文的创新性和独特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因此说地质科技论文创新的很多内容都体现在图、表内容之中。要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必须在图表上下工夫,其核心是要了解与懂得各类图表的功能与特点o此部分内容原文刊登于《科学研究月刊》2006年第10期总第22期第151~152页。收入本书时有较大补充与修正。成的规范,是作者、书刊编辑和读者共同的语言。因此在设计图表时应讲求规范,按通用的标准进行编写与绘制。如果不按规范,文章中的图表就会使人难以理解,有时甚至是根本无法理解,这样的图表就会失去存在的必要,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混乱。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单位、方向、比例尺及符号代码等一定要用地质科学通用的标准格式。

3)图表的自明性

图表的自明性是指不用解释就可以从图表自身及其题名中看到、分析出其含意与内容,脱离文章之后可以单独表明一种相对完整的内在含意,可以被直接引用,因此图表名称的表达要完整、准确,内容阐释也要在简洁的基础上尽量详细,能够清楚地表述出特定的内涵与科学思想。



2.表格的种类与作用

表格是论文语言表达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和表述方式,具有简洁明了、精确真实、让读者一目了然的特点。采用表格形式,可以避免冗长的文字叙述,也可避免图像表达不严密的弊端。表格使用得当,能够使论文的篇幅紧凑,表述简洁、清晰,精确度与真实性更强,具有逻辑性和对比性强的效果(欧裕德,2000)。表格的设计应该尽量地简洁、明确、科学合理。地质科技论文的表格种类一般可以分为6种:数据表、特征表、分类表、对比表、分布表及演化表(图5-2)。

1)数据表

数据表是基础数据分析与整理结果的直接体现,是各类研究的基础。数据表又可以分为数据查表类、数据探索类和数据应用类。它的主要特点是数据齐全、准确。数据的单位与小数点位数通常是依据数据类别而定的,但一般而言基础数据要求

数据表数据齐全、准确上<特表层次结构情魅,反映主因素表<分类表展示分类依据、标准及划分方案对比表展示多个事物间的异同<演化表增加论文的深度与广度,理论升华分布表平面预测的基础和前提图5-2表格的种类及功能至少保留在小数点以后两位。这类数据表具有精确性和原始性,是论文科学性的集中体现,是论文科学论述的基石。数据表是属于基础性表格,往往有些论文只有数据表,而缺少后续所谈的分析性表格,这是应该引起注意与重视的。篇水平相对较高的论文,更多的是在基础性表格的基础上做出分析性表格,来反映作者的观点与学术成果。

2)特征表

这是研究过程中从感性向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从零散到规律转变的一个必要手段,有了合理的特征表,就很容易做到层次合理、结构清楚,反映出分析的主控因素。该表的特征是从不同的侧面对某一事物或地质现象进行分析与表征,通常情况下可采用图表相结合的方法,即每一特征用图来表述。如表征某一沉积体,可以从物源类型、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粒度变化、颜色变化、生物特征等方面进行描述,这属于基础性描138科技期刊编辑探索述内容;也可从水动力条件分析、沉积背景分析、平面展布特征分析以及演化规律上进行分析其特征,这属于分析性内容。

特征表属于基础性与分析性表格的过渡型。

3)分类表

地质学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分类(于兴河,1998)。分类表的核心是说明作者的分类依据、分类标准与分类方案,展示对所研究问题的合理构架及其理性、系统的分析模式。就科学分类而言,通常有5个准则:(1)体现研究目的;(2)反映成因机制;(3)表征事物属性(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4)拥有可操作性(即界定识别标志);(5)具备推广价值(于兴河,2002)。另外不同的研究对象其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因而分类标准或分类表是科技人员进行学术讨论的前提或基础。通常在提出一个新的学术观点、尤其是一套系统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时,一定会用到分类表。

4)对比表

表格可以是相同事物不同特征的对比,也可以是不同事物相同特征的对比,最为常见的是某一特征下的数字对比。对比表属于典型的分析性表格,此类表格如果做得恰当,可以使需表述的事物差异更突出鲜明。应用对比表的结果就是要说明多个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异同,为研究造成此异同的原因所在提供科学依据。

5)演化表

演化表的核心内容是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地质事物与现象的形成进行阶段性分析,主要是以时间域为中心对其形成过程分阶段进行表征,故它是研究地质现象形成机制的核心表格。表中除了表述演化可以分成几个阶段,还要写出各个演化阶段的主要特征及控制因素,其目的是对地质事物的成因从演化与形成过程的角度进行探讨,所以此表属于分析性表格。

应用演化表可以摆脱单纯地从现象描述到现象描述,增加论文的深度与广度,是论文学术观点理论升华的主要方法之一。

6)分布表

此类表格的作用很重要,主要是为表征地质科学的功能或目标而服务,而地质科学的核心功能就是进行预测(于兴河,1998)。因此,分布表的核心是以空间域为中心,对地质现象或事物的空间分布进行表征,着重强调其平面上的分区性和垂向上的分带性(于兴河,2002)。各区的差异、平面图上分区的异同点及纵向上不同深度相带的差异是该类表格表征的核心内容。通常情况下,平面上的分区主要依据地质背景或区域构造特征进行,其目的是为了对未知区或有利区进行预测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垂向上的分带性则是对地质事物或现象在垂向上的有利层位与侧向上的延展特征进行表述,同样的目的,但有利层位的预测是平面预测的基础与前提。



3.插图的种类与作用

插图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形象、直观、多角度、丰富地表达研究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成果,起到用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插图要求绘制严谨、科学,线条清晰,主次分明,还要注意比例尺和方向性,图题、图注、坐标名称、单位准确齐全(陈方荣,2004)。地质科学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不同的研究对象其单位明显不同。如地质年代,若是研究一个盆地的形成或充填,常用Ma(百万年)为单位,而研究某一段时间的古气候随年代的变化则就要用ka(千年);再如研究一个河道的宽度,单位用m(米),但其数值并不要求到小数,而只是一个范围;要研究河道长度,单位可以用km(千米),而研究河道砂体的厚度,有时就要用cm(厘米),即使用m(米),也要保留两位小数。因而就地质科学本身而言,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的量化方法是进行各类图件制作的前提条件。地质类插图的核心是精确细致,能够准确科学地反映地质观点和内容,一般可以分为统计图、柱状图、剖面图、平面图和立体演化模式图(图5-3)。

1)统计图

统计图包括散点图、直方图、曲线图和条形图等,用于对比><柱状图综合性、基础性强,数据反映地质演化特征<剂面图反映与展示层次结构与横向延伸平面图展示研究对象的平面分布形态与规律体演化图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体现论文的核心观点图5-3插图的种类及功能1)统计图统计图包括散点图、直方图、曲线图和条形图等。此类图的主要目的是对比,其核心是纵向、横向比例的科学性,合乎地质图件的特殊要求,即要注意不同表征对象数据的量化方法,尤其要注意单位规范,比例适当。散点图的核心是寻找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直方图的主要功能是分析连续变量数据的结构形式,尤其是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曲线图是分析某变量随另一变量的变化规律与特征;条形图的功能是分析离散变量随另一变量(如时间)的变化特征。

2)柱状图

在地质学中,柱状图是最常见的一种图件,原因是地质科学每个分支学科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层,地层是地质科学的物质基础,无论研究哪个分支学科,都要研究地层,而表征地层形成与演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制作地层柱状图。柱状图(如单井柱状图)看似简单,但它是后期各种图件及综合研究的基础,表现出的基础内容十分丰富,垂向上的分层、物性、油气水层的特征以及演化与测井曲线的关系则是其核心内容。因此,要下功夫作好每一张(单井)柱状图。柱状图在制作时要注意的核心问题是垂向上的量化数据与能够反映演化特征的描述,即层次结构的划分。

3)剖面图

剖面图是反映与展示地质体层次结构与侧向、横向延伸的最好方法,也是进行演化阶段的划分与分析的依据,主要通过地质体在侧向上的变化特征与垂向上的叠加型式进行研究。从下向上,将不同年代的地质体抽象出来,组成一套图件,就形成了演化剖面图,以分析不同时期的主控因素与所表现的主要特征。因而剖面图的目的之一是形成机制研究,其二是为平面图的制作和预测地质体(含油或矿层)提供科学证据。

地质剖面图包括连井剖面和实测横剖面或地震剖面图。连井剖面是在单井柱状图的基础上进行编制而成,实测(横剖面是在野外通过露头进行实测所制作的剖面,地震剖面图则是地震资料处理后得到的剖面图,故剖面图主要是表现地质体的侧向变化特征、层次结构、演化的阶段、控制因素及宏观叠置特征的方法,是地质研究工作阶段成果的综合体现,要做到比例合理,重点突出,包括各种特征的相互关系、层次结构、划分层次结构的依据及演化的阶段性等,并以此分析地质体的形成演化与主控因素。

4)平面图

平面图用来表现地质体及研究对象的平面分布形态、分布规律和特征,图中应该表现出地质体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括物源方向、物源类型(点物源、线物源及面物源)、构造分区与特征,地层的厚度变化等,同时也能反映出某一主控元素(比如沉积厚度、沉积相、岩性等)平面上的分区规律,包括东西部的对比,南与北的差异等,这些要求在图上能够一目了然。平面图的形式种类很多,如:有单因素的等值线图、多因素的等值线交会图、古地理图、沉积相图、多参数的分区图、多参数的叠加图以及有利地质体预测等。

5)立体演化图

立体演化图是研究结果的综合反映,一般都要能够反映一篇论文的核心观点,将演化和分布综合在一起反映空间格局,可以说它是地质研究的综合结果与体现,也是反映作者研究理论的升华方法。如果作者撰写的论文最后能够有一张精确谨、美观的演化图,就会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论文质量得到提升。



4.结论及认识

图表可以通过人为的方法排除一些无关的因素,形象直观地突出研究对象的本质,便于人们在复杂的思维中获取一些直观的感性知识,使许多思考和研究变成一种有形的或简约的形式,更有助于对各种艰难晦涩问题的深入研究。从事科学研究方面要做很多逻辑推证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非逻辑思维作为科学思维的一种类型也不能忽视;而图表方法正是属于非逻辑思维的一种形式,确切地说,它是一种形象思维。将一些晦涩的知识和理论通过直观的图件、表格等方法表现出来,通过反映意象之间的关系来把握其内容,使人们能够看到隐藏在事物深层的本质规律,使一些高度抽象的问题也变得简洁、明朗和易于理解了(姚舜才,2001)。

因此,地质科技论文中的图表绝不是论文的点缀,而是论文内容的核心和眼睛,也是论文的闪光之笔。做好论文图表的制作与设计,灵活与科学地使用图表关系到一篇论文能否得到同行专家认可及其能不能得到读者的认同,这是一个值得地质科技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四、科技写作中数字表达的探讨

0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科技论文中许多过去是定性的事物,现在多数已经量化,这使得数字的应用在科技论文中占有的位置就更为重要,成为不容忽视的主要方面之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单位,早在1987年1月就制订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指出,常用的3种数字(阿拉伯数字、汉字、罗马数字)使用的总则是:“就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到特殊情况,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中国标准出版社第四编辑部,1993参照《规定》,笔者就1994年第1期公开发行的23种石油科技期刊中有关数字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数字表达方法和书0此部分内容原文发表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第21卷第2期第70~72页。收入本书时有较大修改。





144科技期刊编辑探索写规则提出几点看法。



1.数字分节

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采用国际通行的3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空半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非科技专业书刊目前可不分节,但用,’号分节的办法不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应该废止”(中国标准出版社第四编辑部,1993)。由于《规定》对于分节运用的范围未加详细说明,数字分节运用较乱。

统计的23种石油科技期刊,有15种未实行数字分节的规定,可见未实行分节的刊物占多数。实行分节的刊物标准也不致:有的文章中凡是出现4位以上数字的地方均采用分节,例如《油气储运》;有的叙述中的数字采用分节法,但计算式及表中的数字未分节,例如《石油矿场机械》;有的叙述及表中数字分节,而计算式中未分节,例如《国外油气储运》。

笔者认为,计算式中的数字分节不合理,容易给读者造成混乱,因而建议不分节。把分数看成计算式,对其分子、分母中的数字不分节,而《规定》中曾出现“1/1000”的字样数字范围中的数字可当作计算式中的数字对待,最好不分节因为3200~13500m看起来比3200~13500m更容易让人接受。

因此,对《规定》中有关数字分节部分是否可作如下补充:对文字叙述及表中数字,小数点前后有4位以上的整数和4位以上的小数,都应以小数点为准,向左右每隔3位数空开半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式中及图上坐标数字不分节;专用数据,例如:邮政编码、846027部队、1990年、NB-1300C型泵中数字不分节。排版中需要调整字间间隙整理版面时,对于

论文降重软件    论文查重    知网查重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977.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