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检索

学术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系统是由清华大学开发的视频节目管理系统提供基于内容的浏览、检索包括基于关键字的查询、基于示例的查询、按视频结构进行浏览及按用户自己预先定义的类别进行预览。系统是由

(接上页) TV-FI( Tsinghua Video Find It)系统是由清华大学开发的视频节目管理系统,提供基于内容的浏览、检索,包括基于关键字的查询、基于示例的查询、按视频结构进行浏览及按用户自己预先定义的类别进行预览。

iVideo系统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数字化技术研究室开发的视频检索系统,具有视频分析、内容管理、基于Web检索等功能。该系统参照MPEG-7标准描述视频数据,采取高层语义特征与底层视觉特征相结合以及相关反馈等手段,有效提高检索结果的准确度,并根据不同终端设备自适应地显示查询结果。

总之,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的日益成熟将使人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海量多媒体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检索,这样人们就可以通过网络更加方便、有效地实现全球多媒体信息的共享。随着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化信息资源的普及利用,基于内容检索技术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可以应用于数图书馆、网络多媒体搜索引擎、交互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购物等等,这将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术规范是促进学术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高等教育界和学术界不断爆出的一些学术丑闻,尤其是不少国际刊物上频频出现中国研究人员的学术失范现象,这给我国学术研究、大学声誉乃至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规范学术行为,教育部于2004年8月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学术批评规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大环境,为约束和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2009年教育部联合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十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硏诚信的意见》,从“科硏诚信法制和规范建设″“完善科硏诚信相关的管理制度”“完善监督和惩戒机制,遏制科硏不端行为”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推动科硏诚信建设的举措。2012年教育部为维护高校科学研究秩序,营造良好科硏氛围,增强高校科研能力,促进教育科技事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就规范髙校科硏行为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除了教育部之外,各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也都制定符合各自学校校情的学术规范条例、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原则、方法等规章制度。2016年7月19日,教育部为健全完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机制,依法规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优化高等学校学术环境,颁布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明确了“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伪造数据或捏造事实,不当署名,提供虚假学术信息,买卖或代写论文”六类学术不端情形,同时对学术不端案件的受理、调查、认定、处理、救济与监督等内容作了全面规定,提出了许多为了使学术规范更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教育部社科委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和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分别于2009年6月和2010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论文写作是学术规范的重要体现,从论文写作选题到论文写作完成,从论文发表到论文评价,学术规范贯穿整个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学术论文写作也是大学生和研究生顺利毕业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学术规范是论文写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第一节学术规范

一、学术规范概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开始重视学术规范问题,并曾就“学术规范”的含义进行过一些探讨。学术规范,顾名思义是与学术活动有关的种规范,不过伴随着学术研究活动的发展,学术规范的内涵、外延也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提出的学术规范定义已经不能很好地反映当下学术研究活动。目前为止,学界对“学术规范”一词定义得比较完整的是南京大学叶继元教授,叶继元教授认为“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规范不是哪个人、哪个机构‘制定'的,而是源于和发展于学术共同体。规范既不同于法律,也不同于道德,但又与它们有些许交叉。没有规范或规则是万万不行的,但一切依赖于规范也是不明智的,规范或规则再细,也不能杜绝失范等现象,必须要有法’和‘道德'的补充。学术规范的内容大体包括基本规范、研究程序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学术成果呈现规范、引文规范、署名及著作方式标注规范、学术评价和批评规范等。这里既涉及研究信息检索形式的技术规范,又包括内容的技术规范,也包括科研的基本价值观或科学精神,涉及学术活动的全过程”。这一概念较之叶教授2005年《学术规范通论》一书中“学术规范”的定义又有了新的发展,由此也表明“学术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概念。

二、学术规范的作用

当下少部分研究人员对于“学术规范”比较“反感”,认为“学术规范”所规定的一些原则、方法(如引文格式、注释标注等),大大限制了学术自由。持这些观点的人,他们可能还是对于学术规范的认识过于表面。学术规范是随着学术研究活动(或某一具体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它只是一个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促进学术创新,增进某一学科被证实的知识。具体而言,学术规范的作用包括:

(1)更有效地促进实质性学术交流。学术的进步依赖于学术共同体之间广泛、深入的交流,交流越有效,进步越快,因为实质性的学术交流可以使各研究主体能够共享各自研究的经验、成果,互补其局限,启迪新的思想火花。要有实质性的学术交流,则必须要有真实的内容、可靠的信息,而这些又取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程度。例如,一篇论文,选题有意义,综述他人研究全面,研究方法得当,论证清晰,参考文献或文献注释著录准确,即符合学术规范,那么同行阅读后就能有收获,至少能受启发,也能根据参考文献的信息进一步查找文献、检验研究结论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实质性的学术交流。如果一项成果不遵守有关规范,没有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或信息,读者不能核查和验证,那么即使从形式上看,好像是在学术交流,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当下不少学科都在提倡“走出去”,提倡加强与国际接轨,国际同行对于学术规范的强调远远多于中国,因此在与国际同行交流的过程中,更要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因为这是与国际同行交流的基础。



(2)更扎实地促进基础性学术积累。任何一个学科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扎实的学术积累,学术积累越扎实,学术基础就越充分。按照库恩

降重神器    论文查重率多少合格    论文查重免费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740.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