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怎样提高公文写作能力(七)

学术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开篇大气蓬勃:世纪远去,一百年风起云涌,一百年天翻地覆。世纪到来,第一轮朝阳喷薄,第一波春潮涌动。——中篇阴柔温馨:掌声响起,赞歌悦耳。欣喜之余,“鲜花曾告诉我你

开篇大气蓬勃:

20世纪远去,一百年风起云涌,一百年天翻地覆。21世纪到来,第一轮朝阳喷薄,第一波春潮涌动。

——中篇阴柔温馨:

掌声响起,赞歌悦耳。欣喜之余,“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收获金秋,拥吻硕果。沉醉瞬间,我们不会忘记默默奉献的地税家属。心疼的埋怨渗透着关心,亲切的问候源于爱意;辛勤的操劳是无言的支持,久盼的失望溶于理解。你们支撑着地税事业的另一半蓝天。满怀敬意,我们由衷地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

——结尾别出心裁:

继往开来,金蛇狂舞,迎来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十五”已把壮丽蓝图描绘,让我们为之奋斗,为之添彩,循着“全局中心抓收入,收入突出抓征管,征管重点抓质量,质量着重抓队伍,队伍关键抓素质”的工作思路,坚持“科技+管理”的发展方向,坚定信心,拼搏创新;依法治税,强化征管;依法行政,推进改革;从严治队,提高素质;殚精竭虑,确保收入努力开好头,起好步,奏响昆明地税新世纪嘹亮的东进序曲!

到了第四年还让写,打死我也不干,坦言:江郎才尽,再写就只有白开水一杯。从此,我再没有写、也不敢写春节慰问信而成为美好的回忆。后来验证,有心的同志把这三封慰问信一直保留至今,变相地给敝人的一种褒奖,我很感激他们。

三是在文章架构上找出路。即使是最得心应手的总结,我也绝不赞同一些同志的做法,把上一年的总结翻出来改改数据交差了事,而是根据当年所开展的工作和特点,重新打破原来的结构,以免陷人令人生厌的窠臼。特别是2000年那篇《情系红土,托起春城一篇蓝天》的长篇通讯,其创作过程,直到今天我仍记忆犹新:当时,云南省地税局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州、市对地税成立七年来的工作进行历史性的总结,并下发了写作提纲。当任务交到我手里的时候,我提出了我的看法:让我完成没有问题,但我不打算按省局的提纲写,因为成稿后,全省各单位的文章要汇编成册,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大家都按统一的提纲写,除了单位名称不同,数据不同外,千人一面,都是依法治税,强化征管,收好税,带好队……千篇一律的文章谁愿看,毫无意义。领导同意后,我就开始按长篇通讯构思文章的架构,按创业篇、改革篇、成就篇三个篇章展开来写。写作的过程是十分艰辛而痛苦的,我到地税时间不长,情况不熟,唯一的参考资料只有历年的工作总结,要把那些一本正经的官方语言变成鲜活的通讯语言,谈何容易。别无选择,只有根据历年总结的线索调查、采访工作,收集大量的资料,沉下心来,用15天的时间,终于写成了这篇我转业以来最有分量、最得意的文章,其中开篇的大气,结构的严谨,遣词造句的鲜活,结尾的处理,都是竭尽全力、用心去做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文章一出炉就得到了领导的首肯和同志们的认可,在省局编印的《创业与发展——云南地税七年》一书中,洋洋洒洒1万多字,±甚称独树一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的讲解,来了解一下怎样创新文章架构,处理篇章间的过渡,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

开篇追求“凤头”。即文章一开始就要给读者读卒的欲望——闻名遐迩的春城昆明是西南边陲一颗璀璨的明珠,清波粼粼的母亲河盘龙江穿城而过,像一条串珠连虹的彩带,记载沧海,见证桑田。1998年12月20日,在昆明市盘龙区地税局办公大楼的建筑工地上,出土了清朝光绪十五年间的“屠宰税告示碑”,向人们揭示了春城税收的历史一页。

历史与现实竟如此巧合,同一个“税”字跨越不同时空,给人带来遐思与感叹:旧时税收“苛政猛于虎”,古城墙旁、盘龙江边的“猪集市”,“大猪叫小猪哼,白刀进红刀出”,透出阵阵凄凉。新中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崭露的是政通人和,多元经济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春风又绿沿江两岸,“猪集市”变成了“珠玑街”,“荒山坡”变成了“世博园”,飞速发展的昆明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超凡脱俗……坐落在盘龙江畔、湮没在如林高楼之中的昆明市地税局,为春城的崛起,默默辛勤地耕耘了七个春秋,在壮丽的红土高原驰骋为一匹“黑马”,用改革的银铧翻犁广袤大地,用敬业的汗水播种春天希望,用忠诚的热血浇灌金秋硕果……谱写了激动人心的篇章。

中篇彰显“母猪肚”。即要有东西,给人以丰满的感觉。揭示“激动人心的篇章”到底有哪些——

创业篇

——春寒料峭,举步维艰。一个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一支勇于拼搏的干部队伍,高扬昆明地税“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旗帜,在红土大地上激荡滚滚春潮(综述性小标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利益分配关系,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关系,各经济成分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速度与效益的协调关系,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关系……纷繁复杂的矛盾摆到了中国面前。

大潮涌动,地税在改革中诞生(小标题)……

开拓进取,领导班子苦心运作(小标题)……

武装队伍,昆明地税人斗志昂扬(小标题)……

昆明地税人就是这样驾着生命之舟奋力驶向企盼的蔚蓝。他们不相信一帆风顺,因为那是虚幻中的海市蜃楼。他们只相信理想、奋争、持之以恒,春天的芳香、香醇的春露就不会遥远。面对一浪浪涌来的经济大潮,他们要用坚强的意志构成舟的脊梁,用非凡的勇气织就舟的风帆,奋力地摇着希望之桨,在改革的激流中沉淀更多的美好。

改革篇

——改革,是智慧的测试。改革,是胆略的考验。东风乍起,布谷催春。昆明地税人胸怀几多憧憬,用超前的理念、改革的行动、无数的艰辛播种金秋的收获(综述性小标题)。

追求卓越是一种精神。追求者说,非卓越无以辉煌。

关山苍苍,征程漫漫。当昆明地税人取得稳定队伍、理顺关系的阶段性成果之后,他们并不满足现状,而是以“带一流队伍,创一流服务,铸一流业绩”为目标,开始了振兴昆明地税的新一轮改革。

审时度势,“三个转移”确立主攻方向(小标题)……

选才用才,“两个渠道”拓宽人才路子(小标题)……

乘势而进,“一个依托”坚实征管步履(小标题)……

全员考核,不用扬鞭自奋蹄(小标题)……

思想观念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铁交椅”的思维定势。征管质量、工作效率显着提高,优质、高效的服务代替了衙门作风,税务机关形象大大改观。初始让人感到有些不近人情的从严治队措施,而今成了广大地税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春风化雨,一派新气象。

成就篇

——与自我较量,与时间赛跑。昆明地税人以热情和汗水,收获地税金秋硕果;以睿智和忠诚,编织城乡七彩云霞。奋争中,托起春城一片蓝天(综述性小标题)。

在改革之犁翻耕的田野上,勤劳在春天里播下的一枚种子,经汗水浸泡而生根、发芽,经心血滋养而开花、结果。

建章立制,勤政廉政,精神文明累创佳绩(小标题)……

辛勤耕耘,善管能征,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小标题)……

末篇蕴藏“豹尾”。即文章结尾力求铿锵有力,文卒而义……

七年,弹指一挥间。七年,风雨兼程。一个自尊、自信、坚强的昆明地税在不断淬火中挺立。

春城万象更新,盘龙江奔流不息。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在“西部大开发”的战鼓声中,昆明地税人面对挑战,豪情满注,以现在为新的起点,朝着更新更高的目标攀登,永不停息!

以上举例讲述了如何在文章架构上动心思、找出路,遵循人们常说的“凤头、豹尾、母猪肚”的架构原则,把公文写得生动而鲜活。

四是在载体和受众方面动脑筋。写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文章的载体不同,表述的手法就应有所不同。如印在纸上和刻在石头上的文章,尽管反映的是同一内容,但是在写法上也是大不相同的,刻在石头上的文章,由于其难刻,就要求写得极其精炼、没有废话。例如我在接受创作市局陈列室前言任务的时候,我首先就得明确,是写在纸上,还是写在其他什么材料上,如果是写在纸上,我们就可以写得长一点,具体一点,过一两年实在不适应就再修改一下,重新换上去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刻在石头上,那就是碑文,起码要管个十年、八年,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必须考虑内容上十年、八年不过时。有了这个想法,我整整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写成现在陈列室一进大门镌刻在大理石上的《陈列序》:

四时春城,物华天宝,西南边陲璀璨明珠。昆明地税,乘时顺势,九四初秋慕珠而出。沐晨曦,润甘露,尽显勃勃生机。

破冻土,碎利梏;帷幄运筹,将智兵勇。“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滚烫宣言,升作猎猎旌旗;滇中腹地,激荡滚滚春潮,斩棘披荆,厉精更始。握治税之剑,执征管之尺,聚科技之光。殚精竭虑,汇涓涓细流于江河,奔流直下浩渺沧海。

竟春秋,追日月的玉液碧血,淡灌地税金秋颂果;睿智忠诚,编织城乡绚丽锦绣。碧鸡与时代腾飞,金马共朝阳一色。

洞悉时空,抚今追昔。声像展示,图文抒怀,陈列明志。凝锐气、坚意志、抖精神,与时俱进再鼓烈烈雄风。

上面讲的是文章的载体,下面我们讲文章的受众,即文章是写给谁看的,话是讲给谁听的?如给领导写讲话稿时,主题一旦确立,起草人一定要明确听讲对象,也就是受众。受众不同,同一主题、同一个人的讲话稿的写法也应不同,以开训讲话为例,同样是局长讲话,如果是刚参加工作的上岗培训,那么讲话就要少写专业税收术语,因为他们都是一群新同志、门外汉,太专业的税收用语,他们一时半会还听不懂,讲了也白讲,而应写得简单明了,富有亲切感和幽默感,以便拉近干群关系,必要时,还应写得有点文采,因为他们大多刚从学校毕业,有文采,他们就会认为局长有水平,并非平庸之辈。但如果是机关中层干部和基层分局长的培训,若开训讲话仍沿用给新同志讲的,那就太小儿科,处长、分局长们肯定不会买账。而要突出的是方法论,即带队的方法,征管的方法、协调的方法、做政治思想工作的方法等,使其具有指导性,让他们听后有所启发,有所提高;但如果是各单位的局长培训,领导的开训讲话就要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和领导艺术的层面。可见,只有当我们关注到受众的层次之后,我们所起草的讲话稿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发挥激励人、感召人的作用。

五是在语言运用方面下工夫。驾驭文字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公文写作的成败,不要写那些人尽皆知的大道理,因为那是“正确的废话”;不要写陈芝麻烂谷子的语言,那无异于浪费纸张,浪费时间,谋财害命。公文语言一定要散发着时代气息,鲜活而不失严谨。这里有一个典型范例,说的是被誉为“中国创新演讲家”的丁建明,在谈到创新与团队的关系时,是怎样运用鲜活的语言,玩了一把“水煮西游”的事。丁建明,江苏靖江市人,上海亚卓集团原总经理,著名演讲家,南京大学兼职教授。他在演讲中讲道:

《西游记》中,唐僧是老总,目标长远,信念坚定,能够包容徒弟的个性,扬长避短,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团队。

孙悟空是个急性子,但业务能力特强,火眼金睛,积极进取,无坚不摧。唐僧重用他,但为防止他出格,不得不念“紧箍咒”,这一念不打紧,恰恰限制了孙猴子创新精神的发挥。

猪八戒也有点本事,但懒得创新,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想回高老庄去当倒插门女婿。对老猪要用,但要加强监督,防止他遛出去“包二奶”。

沙和尚稳重诚实,为人低调,但缺乏灵活性,创新精神不足,只好分配他去挑行李,做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工作。

大家听,唐僧西天取经原本只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老故事,但是通过丁建明独到的、现代企业家的思维和观念,并根据《西游记》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散发着时代气息的时尚语言,如“包二奶”、“劳动密集型”等,把一个古老的故事解释得妙趣横生,让听众开怀大笑的同时,领悟到“创新中因人制宜、用人之长”的道理。他的幽默,不是庸俗的搞笑、低俗的调侃,而是充满了智慧的幽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让听众赏心悦目,进而心悦诚服地接受他所宣讲的创新观念。说到底,这就是语言运用创新的效果,这对于我们在公文写作、特别领导讲话稿中,如何使语言运用做到生动、鲜活,无疑是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综上所述,我们要冲破自身的樊篱,克服成人写作的习惯心理,总是有办法的,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534.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