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不会写开头?4招让你的文章从无到有

学术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文牧鸡为什么要写好故事的开头?对于经历过高考作文的朋友而言,可能都曾被一条铁律洗脑过:写好开头及格不愁。用字换分,可以说是性价比极高了。那么,在应试写作以外又如何

文/牧鸡

为什么要写好故事的开头?

对于经历过高考作文的朋友而言,可能都曾被一条铁律洗脑过:写好开头及格不愁。用200字换36分,可以说是性价比极高了。那么,在应试写作以外又如何呢?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曽经出版了一本专门研究小说开篇的书,名为《故事开始了》。他在其中提过一个观点:“开始讲一个故事,就像在餐馆和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调情。几乎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一根骨头,你用这根骨头逗引女人的狗,而那条狗又使你接近那个女人。”

平心而论,没有作者不想在故事的开头就完成征服读者的野望。如果不能,那我留着这根骨头有何用?

提及教科书级的经典开头,多半绕不过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狄更斯杜拉斯们。而在现行新媒体碎片化的语境下,读者阅读的荷尔蒙也许只能持续100字、一段话或者仅仅一句话。毕竟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爱豆老公就出轨了,或者我的远方老铁约我打农药了,而你才刚开始描述乞力马扎罗认真的雪。只能说,留给你开头的时间不多了。

而无论是挑灯夜读或是快速消费的时代,故事尤其是故事开头的写作,依旧遵循着不变的方法论:读者的阅读体验。开头即是故事切入的角度,角度带来不同体验,读者想要的永远是不一样的体验。

第一种类型,无论纯鸡汤还是毒鸡汤,没有金句开头都不是好汤。比如托尔斯泰的“幸福与不幸”,狄更斯的“最好和最坏”,罗贯中的“合与分”,再到二狗段子式的“讲道理,喜欢一个人是不讲道理的”,看似文字游戏,但是人生的矛盾与冲突,都在其中了。在开头直接祭出金句或者让人会心一击的毒辣段子,容易让读者记忆深刻,为了金句也转了。

阅读的体验,需要读者通过文字再现出画面即时感才能进行。所以除了金句,在故事开头设计好画面感,可以有效地转化为读者的自我代入感。

其中一类代入感,是由于你可以体验到的社会身份。比如咪蒙老师的“我有一个朋友”百搭系列,首先设计好故事的现实场景,强化这位朋友的奇葩角色,总有一个角度可以诱使你对号入座,因为这个朋友可能就是你自己或者是你身边的某某。而不管你是否认同这样的前情提要,都会产生强烈的对比感,需要继续阅读来形成你的观点或者槽点。

另一种则是,可能是你无法体验到的经历。同样是设定好角色的出场背景,比如二狗的故事里“张吐艳在闺蜜家发现了男友的内裤,但她内心很平静——这种事,从小到大她都习惯了”,或者王小波《黄金时代》里关于破鞋的开始。就像霸道总裁文,虽然你无法经历,但依然无法阻挡迎面而来的画面感或者幻想感,暗示着你进入故事或者角色。又比如加缪著名的那段“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以一种挑战常人伦理情感的冷峻气氛,触发出你迫切感同身受的欲望。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具有幻想暗示的开头,可以让读者产生“如果主角是我的话”这样的自我体验。

在无法体验中更为极端的,就是有悖自然规律的魔幻或者荒诞,渲染出悬疑的反转色彩。比如《百年孤独》里广为称颂的那段“多年以后”,时空的交错感带来文字阅读的想象力,或者卡夫卡《变形记》中开头即展现出浓烈的荒诞色彩,用一种平淡日常的语调节奏讲述一件细思恐极的事情。也可以像伊坂幸太郎,他在《余生皆假期》里这样开场“其实,老爸我有外遇了”,用一种黑色幽默的笔触反而产生悬疑。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个非常特别的角度。

推荐的这个开头节选,也许不是最有名但也许是最任性的,是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你即将开始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先放松一下,然后集中注意力……也许那边噪音太大,他们没听见你的话,你再大点声,怒吼道:“我要开始看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了!”

如果你觉得这个第一段有些奇怪的话,那么卡尔维诺用了整整一章来向你说明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然后继续这样开始了故事:

故事发生在某火车站上。一辆火车头呜呜地鸣叫着,活塞冒出的蒸汽弥漫在本章的开头,一团烟雾遮盖了第一段的一部分……

如果说马尔克斯是魔幻主义,那么卡尔维诺的魔性主义,是在不断地打破故事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墙,让人想起《纸牌屋》里凯文史派西突然转头对着观众独白时的微妙感觉,你好像是旁观者但又好像并不是局外人。

这种微妙可能启示着一个问题,读者的角色是什么?读者需要什么样的体验?

毫无疑问,故事的开头势必会出现更多的技巧形式,但是读者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技巧带来的不一样体验。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457.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