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得到的大学文化

学术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工作思考触摸得到的大学文化从一篇论文获奖说起在这次江西省大学生论文挑战杯大赛中我校成绩优异获得一等奖四名占了全省一等奖名额的近当然还有报送国家赛区参赛的特等奖。其

(接上页)工作思考触摸得到的大学文化从一篇论文获奖说起在这次江西省大学生论文挑战杯大赛中,我校成绩优异,获得一等奖四名,占了全省一等奖名额的近30%(当然,还有报送国家赛区参赛的特等奖)。其中,就有我们教育学院 一篇关于假贫困生鉴别模式研究的论文。对于这个大好消息,我听许多人说过,在校园的多种场所见到了表扬的海报,近来与校长见面时,几乎每次都听到他提起此事,让我不得不将我一直想说但还没来得及整理的一些感受记下来。

去年下半年,为了迎接江西省大学生论文挑战杯大赛,我们教育学院组织学生积极申报,并联系指导老师。当时,在我任课的班级里,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选题,其中就有这篇鉴别假贫困生模式研究的论文。但是,我更倾向于几位来自不同省份同学计划做的一个调研,即关于不同省份农村高中生的消费结构问题。后来,又有四位同学提出了关于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透析的选题,其中一位学生提出这种现象是属于学术腐败还是学术无能的问题。我当时就建议这位同学单独写作,题目为“大学生论文抄袭:学术腐败还是学术无能”,其他三位同学从其他角度来写这个问题。最后我同意指导这两组同学,即提出“不同省份农村高中生消费结构调研”与“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透析”的两组学生。

在一次开会讨论时,我提出将那组实证调研论文的指导工作交给冯老师,因为我不擅长统计数据和图表绘制,并答应作为第二指导老师走进大学——献给那些关注大学天空的人然而,在春节回家前,这组同学对我说,她们不想做了,因为感到困难太大。在选择“大学生论文抄袭”问题的这组同学中,那位从学术腐败与学术无能角度分析的同学,也表示困难太大,难以继续。于是,最后我只从一般的视角来指导大学生论文抄袭现象的选题,即从大学生论文抄袭的内涵和外延、危害或者杜绝这种现象的意义、预防这种不良现象的措施等三个方面来研究。

应该说,指导这篇论文,我确实费了不少力气。但论文到了第五稿,即将上交到学校的那一时刻,我都对这篇论文不满意。这能够说我选择的题目不好吗?能够说我的学术水平不高吗?能够说明我的指导不力吗?我想,不能这样说。因为该文最大的不足,便是语言,而语言是基本功的最显著特征,相当于一篇文章的血液。流动的血液不好,深层的灵魂和思想再好,都活不了。

当我听说“假贫困生鉴别模式研究”获奖,并且获得江西赛区等奖时,我都不敢相信。关于“假贫困生鉴别模式研究”,该组学生是从学生平常的穿着、饮食、其他花销等外在特征和表现来鉴别哪些是真贫困生,哪些是假贫困生。并且,通过问卷和数模计算,得出一个公式。对此,我至少有三点质疑:第一,贫困生就一定要表现出贫困,连一些最基本的餐饮、生活和学习用品(包括手机)、得体的穿着都不应该拥有吗?外表体现出贫困的学生,就必定是贫困生吗?因此,从这个角度来鉴别真假贫困生,就出现了方向性错误。第二,该文通过复杂的分析,最后得出一个公式,以此来“计算”出真假贫困生。试想,学生的个人开销能够全部精确地统计吗?这种计算具有可操作性吗?在某个特定的区域,有一个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线,要衡量学生的开销多少参考这个保障线就可以,另外再想出一个复杂的计算公式,而不是对最低保障线的求证和重新界定,便是多此一举。第三,这种选题采用实证调研,调研什么?除了调研学生的开销情况、对鉴别真假贫困生的建议

工作思考等相关问题外,还能调研出什么重要的问题吗?可见,这种内容的调研对这篇论文的研究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尽管在评审完毕后,该论文将题目换成“大学贫困生资助过度与资助不足”的论题,但是,我仍然认为这个论题没有理论价值。对大学生的资助来说,最多也才几千元一年,不存在过度的问题;对大学生的资助,一般也只能缓解其个人生活和学习困难,不可能从这里分一些钱资助其家庭等,因此,在现有的资助体系下,讨论资助不足毫无意义。

虽然我对这篇论文不认同,但是学校对这篇论文却特别看好,并在江西赛区上也获得好评。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虽然切题不好,但是选题具有现实意义,贫困生资助问题是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难点问题。如果要切好题,我认为,首先应该揭示出当前大学资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当行为,例如鉴别贫困生主要依据家乡当年是否受灾、是否单亲家庭等,然后提出解决的最好方式,在校里摸底的基础上深入学生家庭调查。当然,现在的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由学校派人实地考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过信函或电话等方式,并采取公证人制度,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同时,主要是把握家庭收入状况而不是其他。但这一点,许多学校不愿意做,只想找一个便捷的办法应付甚至不负责任地敷衍了事。第二,小题大做与实证调研,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一种时尚,并被认为是一种比宏大叙事和思辨更为科学的研究,本文正符合这些特点。但有时候,闭上眼睛一想就可以知道的答案,有必要通过让别人费解的计算来论证吗?计算就一定科学吗?事实上,许多问题,程序越多,就越失真。第三,最重要的,也是我最想说的,是一个与区域、大学的特殊性有关的问题。试想,假如在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假如由另外一些评委来评价,可能会倾向于大学生论文抄袭的选题,而不是假贫困生的选题。但在江西的井冈山学院,学校已经为学生欠费问题伤透了脑筋。目前,学校规

走进大学——献给那些关注大学天空的人定没有交清学费的学生不能评奖评优,原因之一是因为无法判断哪些学生真正贫困。因此,一旦碰上这样的选题,先不管切题是否正确,不管论证是否科学,不管办法是否可行,就给予肯定。从现在学校申报的课题看,我觉得地域色彩特别浓,体现校本和区域特色的课题中标的可能性较大,例如古色(以欧阳修、文天祥等为代表的庐陵文化)、红色(“井冈山”)和绿色(环保方面)等三色文化。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来看,那些轻轻松松让同学们了解一些知识但又不太专业的教学,往往成为学生最欢迎的教学,假如放在重点大学,这恐怕会被认为是教师水平不高和能力不强的表现。因此,什么样的大学文化,决定了什么样的评价标准。

总之,在中国,从表面来看,每一所普通高校都在追求综合型和研究型,类似于学者们提出的“千校一面”,但是,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大学,有着不同的大学文化。而且,虽然这属于看不见的隐性文化,但却是可以触摸得到的实实在在的特性文化。这也让我再一次深深品味达尔文先生所说的“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但是,真正的强者,一定会调适自己,变成适者(2007年6月25日)266

工作思考学衔属于福利蛋糕,还是体现学术水平?从一则职称评定的案例说起通俗地说,学衔即我国高校中通称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等,在我国一般称为职称。学衔既是高校教师学术地位的体现,还与教师们的各种福利待遇联系在一起,因此受到教师们的特别关注。在高校工作几年之后,我越来越感觉到,抓好学衔工作,包括职称的评定与教师聘任,是高校有条不紊、平稳和谐地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那么,学衔认定的标准是什么呢?在职称评定的决策权逐渐下放给高校之后,高校如何确定哪些人当教授,哪些人当副教授呢?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教师,可否将之当做一种福利蛋糕平均分配给他们吗?我越来越感到高校定编定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越来越坚信自己的判断:所高校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和教师聘任方案。下面,试以某高校为例,谈谈当前高校职称评定和教师聘任应该坚守的原则与立场。



2005年左右,某地方高校为了由学院升格为大学,对应“大学设置标准”,采取了一系列大动作。例如,该标准要求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数一般应不低于400人,其中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一般应不低于100人,于是该校在短短几年之内晋升了大批教授、副教授,使得教授总数很快超过100人。又如,该标准提出,专任教师中有硕士学位的比例一般要大于50%,专任教师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一般要大于

20%,为此,该校大力引进人才,使得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总数在67

走进大学—献给那些关注大学天空的人

2007年之际很快接近100人。当该高校由学院升格为大学时,其管理体制和身份也发生了变化,即由地方市属高校升为省属高校。作为市属高校,市政府为了鼓励与支持该校的发展,没有过多地干预高校事务教师编制、职称评定等都由髙校自己说了算。但是作为省属高校,却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文件和法规,进行定编定岗,教授、副教授等职位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例如,按照文件,高校教授职位的比例,在不同层次的高校是不一样的,有博士学位点的最高,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次之,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最低。这样一来,该校现有的教授人数超过了教授职位的指标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办呢?该校以后不再评教授了?退休一个教授,就评一个教授,行吗?尤其是博士越来越多,原有的教授们相对于他们来说,学术水平差距相当大,可是他们却遇到了“教授”职位的瓶颈,在职称上很难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为此在全国新一轮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之际,该校决定全面推行评聘分开制度,并重新拟定职称评审条例,提高职称评定门槛。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解决矛盾的根本大法一直没有推行。职称评审仍然按照原有标准进行,只是根据申报情况临时调整要求与标准,同时,教师聘任工作全部停止,即评上专业技术资格,但还没有聘任相应职务,不享受相应待遇。如此下去,评的教授越来越多,而指标就是这么多,最后开展定编定岗的工作压力就会越大。对此,学校当然非常清楚。为此尽量控制教授申报与评定名额。由于评价标准问题,在2009年的职称评定中,有一位教师表示非常不满。



2009年,经过初审后,申报教授职称的人数为25人,其中破格申报5人。职称评定委员会临时决定,破格申报与正常申报各按60%的比例确定教授职称人员。这样一来,这次共评出15名教授,其中正常申报的12人,破格申报的3人。有一位博士,属于破格申报,未能如愿以偿地评上教授,其业绩条件是在核心刊物公开发表14篇论文,其268

论文查重软件免费    论文查重    降重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1145.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