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教学中的练习

学术资讯 admin 浏览

小编:议论文教学中的练习钱模祥议论文教学要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教师讲得精些学生练得多些。议论文的练习从目前的要求看大致可以分为相互联系的两种类型一种是着重消化课文内容的练

(接上页)议论文教学中的练习

钱模祥

议论文教学要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教师讲得精些,学生练得多些。

议论文的练习,从目前的要求看,大致可以分为相互联系的两种类型:一种是着重消化课文内容的练习;另一种是着重模仿范文写法、培养学生议论能力的练习。

前一种类型的练习有:

(1)背诵。背诵利于学生熟记课文内容,篇幅短的要求全篇背诵,篇幅长的要求部分背诵(如几个段落)。对不背诵的部分,也要求学生熟读,使他们领会全篇精神,不致于断章取义。背诵要有布置,也要有检查,而且要记分,这样,学生才会重视。



(2)编写结构提纲或内容提要。这项练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编写结构提纲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如让学生先编写一个比较简单的论证结构的提纲,再编写一个比较复杂的论证结构的提纲,最后才编写全文结构的提纲。练习的难度要逐步加大。编写内容提要,要求重点突出,脉络分明,语言连贯,宜在高年级学生中进行。一开始,教师应加以指导和示范,如选择或自编几篇毛主席著作的内容提要,让学生看一看,作为他们

编写时的借鉴。



(3)确定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在文章里居统帅地位,引导学生寻找和确定它,可锻炼他们把握全文思想脉络和论证结构的能力。有些篇幅较长的议论文,在确定它的中心论点时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就文章而言,可能先后出现几个论断,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难以确定。就分析而言,因为学生的阅读经验和水平不同,或者对几个论断的理解各有侧重,所以各人找出来的中心论点就不同了。有分歧,是好事,教师可组织他们深入讨论,以利于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4)概括中心思想。论说文的中心论点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时却包容不了,那就要启发学生引用原文或以自己的语言来加以概括。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直接采取学生的意见来归纳,也可以综合几种意见后归纳。概括中心思想不要由教师包办代替,更不能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现成结论一抄了事,那样做都是不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

(5)多样化的词句练习。词和句的练习要多样化,如词语注释、词义辨析、遣词造句、扩句缩句、句式变换、病句修改、联句成文等等,有的可在范文分析过程中穿插进行,有的可在书面作业中安排练习。此外,还可指导学生积词蓄句。长年累月,持之以恒,积少成多,借以丰富语汇,提高表达能力。

后一种类型的练习,就是结合作文课学写议论文。

初中可以着重练习简单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如先提论点后用论据证明的论证结构(“先总后分”的演绎法),先摆事实后提出论点的论证结构(“先分后总”的归纳法),等等。可让学生多写一些读书心得、参观感想之类比

么?怎祥看待出身好坏?成绩差的学生都是笨蛋吗?怎样对待困难?学习上有没有“常胜将军”?为什么要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口头回答或写成短文,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教给学生一分为二的方法,应作为议论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来完成。有位老师曾指导一个学生写一篇题为“的文章,这个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很快就写出了初滈。老师看了以后,叫他再修改修改。他花了很多功夫,在文字上进行推敲,写出了第二稿。第二天,老师又叫他修改,他改不出来了。老师说:“你已经写得不错了,你强调了‘一’的作用,说明了一个道理:滴水成河,聚沙成塔,万事万物都从‘一’开始,因此,这个“一’不能忽视。但是,你能不能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再作些深入的分析呢?”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这位同学又补写了一段,说明了“一”不能离开整体,离开整体的“一”是没有力量的。

滴水离开江河就会干枯,一个人离开集体岂不是走上了个人主义的邪路!这个事例生动地告诉我们: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分为二的方法,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议论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个很重要的环节。如果说,散文和诗歌的教学往往可以借助于朗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那未,议论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可以使学生受到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直接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还可以收到开拓思路、锤炼语言的效果。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

高尔基

较简单的议论文字,避免说空话,发空论。

高中可以着重练习比较复杂一些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结合学习范文,写立论文章、驳论文章、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文章。结合学习逻辑常识,指导学生注意概念的准确性和推理论证的严密性,要比较熟练地应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论证方法。

学写议论文,要特别注意由易及难,循序渐进,先从模仿范文做起。开始只练习包含一个论证结构的短论文。然后写“四段论法”的短文:一、总提论点;二、从正面论说“为什么要这样”;三、从反面论说“不这样为什么不行”;四、总结。等学生写熟了这类“四段论法”的文章以后,再指导他们写包含若干个论证结构的文章,表达较为细致严密的逻辑思维。

“以”与“之”、“此”同“

不以疾也”的补充解释<荀子·尧问》:“我,文王之为子,武王之为弟,成王之为叔父。”刘师培<荀子补释》:“此“之’字与以’字同。”<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然吾失此,何之有也。”于省吾<双剑诊晏子春秋新证》:““之’犹以’也。”又,《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张纯之《晏子春秋校注》:“‘以’与此’同,本王引之说。”以上可证“以”与“之”“此”相通。<水经注·江水》:“不以疾也”,可解为“不之疾也”或“不此疾也”,意思是“不比这快”。

(刘如琪)44

毕业论文查重网站    论文在线查重    毕业论文查重网站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1130.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