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页) 较平淡,提问回答不主动,回答对错不计较小编:较平淡提问回答不主动回答对错不计较课外训练的参与课程班同学课外训练的积极性比较高由于有文献查阅和分析的经验部分同学能够就专业问题提出疑问、提出研究的虚拟思路而对照
2.课外训练的参与
课程班同学课外训练的积极性比较高,由于有文献查阅和分析的经验,部分同学能够就专业问题提出疑问、提出研究的虚拟思路;而对照班的情况就显得更加平静,偶有同学就文献中的疑点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比如说,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的申报,课程班的同学对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的申报积极性较高,申报书的撰写也比较主动和完善。
3.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的要求对于同一专业不同班级是一致的。但是,从课外作业完成的质量来看,课程班作业的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佐证:文献数量和英文文献的比重,科技论文规范,作业的篇幅和版面等。课程班作业文献数量比较充足,绝大多数同学作业中文献的数量均不少于15篇,大部分作业参考文献中英文文献的比重均超过50%;作业撰写均按照科技论文的规范进行,或者说刻意模仿科技论文格式规范的意识比较浓烈;作业的篇幅比较充足,版面编排设计也有意识地对照专业期刊
4.课程考试
课程考试的卷面情况分析可以比较综合地反映学生课程学习的总体效果。从卷面成绩的合格率、全班得分的距值、优良率等指标看,课程班和对照班的差异不成规律。但是,具体从题型和得失分的对应情况分析,还是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基本的概念题、计算题和问答题,课程班和对照班的差异不明显;知识运用题课程班和对照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比如文献翻译题,课程班的得分值和得分率总体高于对照班。考虑到专业成绩的公平性,所有班级采用统一试卷考核,因此,试卷成绩的区分度不是很明显。
三、从教师角度的几点思考
3年课程建设的实践,从教师的角度看,还是有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投入程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课堂活动的导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群体、个体交替充当主角。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投入程度必须是最高的程度,即全身心地投入。如果只是充当经师、一言堂的发言者,那么,学生的响应必然是冷淡的、平静的、甚至是反感的。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感情倾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充分的认识、全面理性的评价、充分欣赏学生优缺而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宽容的基础上的,这是我们3年课程建设最深切的体会
崇尚教学追求卓越
基础造型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潘祖平
基础造型是学生进入专业设计前最重要的启蒙课程。本课程以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学生(一年级)为授课对象,是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学科平台课程。在设计基础教学中居于承上(从素描和色彩的过渡)和启下(设计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的关键结点。2012年基础造型课程成为江南大学首批卓越课程之一,这为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更开放的平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课题组的集体讨论、备课以及与国内外专家的研讨交流,在卓越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提出了“课题先行”、“多维能力培养”、“复合式协同教学”等教学理念,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将沿袭已久的单一粗放、偏重“知识技能基础训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全面设计基础能力的精细植入和层级递进,以真正落实本课程“基础为设计服务”的开设初衷。本课程从学生设计意识的萌发入手,培养良好的设计习惯,训练活跃的设计思维,激发设计专业新生源发性学习动力,侧重于学生多维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及创新的课程设计为学生将来的专业学习和从业建立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基础课程中引入“社会情景”,研发多样化课题,激发学生为社会生活而设计的学习需求,形成“教”与“学”的合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经过两年的课程建设,课程建设达到了设计的初衷,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团队建设及课程设计
教师团队的建设及完善的课程设计体系,是课程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同时也是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通过两年的课程建设,形成了具有创新理念及较强教学执行能力的教师团队。团队结构合理,专业背景涵盖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公共艺术等多个专业领域。在课程执行中,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及学术研究水平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结合课程,发表教学论文及出版相关教材若干。
在课程设计方面,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备课制度及教学研究模式。在课程教学目标下,运用个人设计、小组讨论、协同合作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发挥每位老师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将普适的教学内容通过团队的再设计与创新,转化为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
230
崇尚教学追求卓越最爱系主:知广有看到字生的实际
11:老是默的,学识渊博真负,对掌生要求严格图1学生评教意见示例
(二)学生对课程和老师总体评价的问卷调查
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采用无记名字条等方式征询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按照课堂讲解过程、课堂授课内容、课外训练、课堂讨论和授课教师(课外辅导)5个方面,按照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进行调研。其结果反馈归纳如表2所示。
表2学生无记名意见调查结果评价结果调研内容满基本满意不满意课堂讲解过程
14%课堂授课内容课外训练课堂讨论1%授课教师及课外辅导
从表2结果来看,3届学生总体对本课程的满意程度较高,基本满意以上占绝大多数相当部分学生对于开展课堂讨论给予了额外的评价,总体认为形式新颖、有一定难度、团队协作以及语言表达均有充分的训练,感觉到对专业的感觉有了实在的抓手,切实地体会到国内外从事本专业领域研究队伍的规模和分布,相当部分的同学找到了专业的归属感。也有少量同学勇敢地表达了不满意之处:全英文的文献阅读有困难,专业概念和研究方法背景知识匮乏,难以理解,认为没有必要在刚接触专业课程的第一门课程中进行如此难度的安排。
(三)对课程具体组织形式的思考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和关注度、课外训练的参与度、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课程考试试卷的情况等等都与课程改革和成效密切相关。本课程团队将从上述四个角度与对照班的情况对比分析。
1.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和关注
总体而言,课程班和对照班在课程的出勤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从课堂讨论对提问的响应等角度看,课程班和对照班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课程班的同学在课堂上对于课堂讨论响应积极,能够主动地和同学、老师之间产生互动;而对照班的同学课堂反应比
降重软件 论文降重软件 论文在线查重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