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页)视角评价论文的研究是否有意义、论点是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修改论文究竟修改的是什么呢?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学术论文的表述;②有关新获得作为论据的重要资料的补充需要修改论文的叙事结构;③文字的精炼。小编:视角评价论文的研究是否有意义、论点是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修改论文究竟修改的是什么呢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学术论文的表述②有关新获得作为论据的重要资料的补充需要修改论文
首先是学术论文的表述。不止一本论文写作指南中提到学术论文表述的重要性。实际上,在撰写论文的一开始,就要按照刊物的规定确定论文的格式,格式的问题会在下一章节中进行阐述,在这里,行文使用统一格式的目的在于使得论文初稿完成之时便具有“成品感”,更便于进行实质性的内容调整或词句的润色。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个“质量”总是通过某种“形式”体现的。这些“形式”包括引言或文献综述中对“上位论文”的引用与评价、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同时,“质量”还体现在数学公式、图、表、参考文献的使用之中你精心选取的强有力的文献材料和耗费心思设计出的图表,展示了研究者优秀的概括和归纳能力。这一切都是用心设计的科学语言,在学术论文中执行科学语言是容易的,难题是用科学语言进行科学思维,即如何通过科学思维写出自己研究工作的真正价值。
其次是有关新获得作为论据的重要资料的补充,需要修改论文的叙事结构。相比自然科学的论文撰写,人文社科类的学术论文可能面临更大幅度的修改。文章初稿可能内容庞杂,研究者通常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形—越是随着写作状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思绪随之涌现出来,原计划的写作框架被不断扩充、添加,各种资料和数据都渴望采用,或是又搜索到更多的文献资料和新的有价值的观点发现。于是,等到初稿完成,才发现原有的逻辑结构已经混乱,论文主旨被淹没在繁杂的材料中,贯穿始终的主线已经模糊不清了,此时可能需要耗费撰写初稿时两倍的时间对论文的叙述框架和逻辑结构进行调整,并找出有力的理论将各个部分的论证串联起来。
最后是文字的精炼。文字精炼包含四个主要技巧。(1)将相邻且意思大致相同的句子合并成一个复杂的长句;(2)尝试改变语序以减少不必要的词汇使用;(3)删除大部分的形容词和副词;(4)避免陈述众所周知的内容。尽量使用简化的词汇,用词汇代替短语,避免过度重复。
学术论文的写作修改是无止境的。即使竭尽全力反复检查,并且以能做到的最好的方式呈现数据,有可能始终不能让自己感到满意,并且还是可能遭到来自导师或者学术专家的批评,此时需要以一个平和的心态接受各种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再次进行修改,或将学习到的写作经验用于下一次的科研论文撰写,无论如何,都能从论文的修改中获益无穷
15.2.7完成论文
当上述各项步骤均完成,意味着论文的撰写已经接近尾声,实际上仍然未完成。一篇科研论文的完成过程是漫长而充满艰辛的,博土论文的完成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有真正撰写过博士论文的人才能体会当中的不易与精神、体力上的双重煎熬。论文完成后,有时并不是充满论文完成的喜悦或是对论文的自信,更多时候会对自己的论点的合理性产生质疑,甚至觉得应该重新写过,这种自我反思和质疑是具有建设性的,通常在学位论文的末尾会有个小节对后续的研究进行展望,并向读者阐明已完成的论文的不足之处。这时,需要以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的节奏和态度对待论文的收尾部分,以便保持细心和严谨的研究精神。每一个小细节的把握与整体论文的大论点一样重要,一个大意导致的错误会使论文的审阅者产生感觉写作者的学术态度不够端正,从而影响对论文内容的客观评价或者论文重要信息的力。虽然不强调必须要形成某种独特的风格,但是学术论文毕竟是研究者之间一种重要的学术思想沟通方式,行文风格要努力做到在学究和通俗之间取得中间值;同时,需要严格遵守某一个权威机构认可的学术规范,这将在后续章节有关科研论文的用语规范中详细阐明。在严谨地遵守了学术规范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论文遣词造句的表述清晰、语意丰富,并具有可读性
这里强调的写作风格实际上是写作能力的体现,正因为科研论文的优秀与否实际上除了研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之外,还与研究者的写作能力密切相关。一项具有重要发现和学术价值的研究,如果不能通过学术论文而呈现出来,那它的价值也就无法获得学术界或者社会的认可。研究生除了花费精力做实验、阅读文献和勤奋思考之外,还需要努力锻炼写作能力,日积月累的写作训练才会有所进步。
3.建构论证。这个部分内容既是论文结构中的逻辑思维结构的建构过程的阐述。当论文的框架和部分确定之后,段落的精炼、行文风格与论证的建构就显得密不可分了。要删繁去赘,精简词句,目的是突出主旨。随着研究的进行,最初拟定的研究主题可能逐渐被缩小到论文主题下的一个子部分,而论点扩大到更宏观的层面—也就意味着论文越来越接近完成的状态。使用电子文档软件能有效检视整个研究的结构构成是否清晰合理,从埋头写作中暂时退出以便更深入、客观地把握每一部分,甚至每一段的功能。各部分是如何层层深入形成论点的?不过,研究者自身可能难以价值中立地客观评价自己的作品,必要时研究生可以请同学、指导老师提供帮助,而研究人员可以邀请同行研究者评阅并给予一些意见。在写作习惯上,需要提醒研究者注意的是,为了便于把各章,各个部分的内容合成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从而保证研究计划的连贯性和取证能力,需要把单独分开撰写的文档合并到一个文档之中,如此一来,就能保持相邻章节和部分的主要观点的连贯性和相关性,将其放在一个清晰的框架中以便有逻辑地一步步深化论文的论点,避免出现结构性失误,并且在各部分的结束语中添加过渡性话语方便读者进入下一部分的阅读。
4.结语的撰写。当所有的章节和部分的撰写均已完成,进入结语部分的写作时,这个部分不但需要总结论据加强论点,还需要强调论文的论点是如何深入并影响了主流的学术观点的。更理想的情况是,它为未来更加深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然后,这个时候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彻底完成了论文的写作,此时回到论文最初的“引言”部分,有可能需要对引言进行修改,甚至是重新编辑和写作。
5.参考文献。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引用参考文献的内容,因此,不要等到论文撰写完成后再对所引用的部分进行规范编辑,或是再回过头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因此,养成一个随手详细标出所引用文献的出处,并在文档中高亮或其他颜色字体突出出来,便于最后的汇总。不同学术期刊对参考文献的格式各不相同,需要严格按照刊物的格式要求同时要注意,参考文献必须是只包含那些在正文部分中引用过的文书目录。
15.2.6修改论文
在完成论文的初稿后开始进入论文的修改环节。此时,可以请教导师或是该领域的专家也可以是同一个一级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或是学校的答辩委员会成员,他们能够在不同层面上评价论文,非同一研究方向的研究者可能提出包括审视论文行文是否流畅、容易读懂、是否思路清晰、逻辑结构是否严密等方面的意见;同一研究方向的学者则会从专业的理解。
最后,如果是学位论文,在论文末尾除了添加参考文献,以示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和肯定之外,还应该提及在研究过程中提供了帮助的其他人,感谢对研究工作进行了资助的机构或个人,以及实验材料的捐赠人。引文的规范体现的是学术伦理,论文的致谢部分则体现的是研究者的感恩以及那些资助机构的社会责任。
15.3科研论文一般格式及常见问题
15.3.1外文文章的格式规定
不同的英文杂志一般有自己的特殊要求,但是基本格式是一致的。即包含:① Title;②Authors, Affiliation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Abstract and Key words iIntroduction;⑤ Materials and Methods;⑥ Results;⑦ Discussion; Conclusion;⑨Acknowledgments;@ References等十个部分。英文稿件的行与行之间一般用 double space行间距。文字一般用12号字, Figure和 Table可以附在稿件的后面,也可以附在段落中间,同文字分开,而不是安插在文字中间。
写作时,一般先写主体部分,也就是 Introduc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Results andDiscussions, Conclusion, References u54. Title, Authors, Affiliation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Abstract, Keywords等一般最后再写。为满足不同杂志的特殊要求,读者应先阅读投稿说明( Guide to Authors)并参阅杂志上已发表的论文
1. Title的撰写
Title是文章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论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大多数读者正是通过数据库中寻找 Title中的关键词来检索文献的。题目要简洁清晰,内容性强,用字尽量少。如: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its determinants among older people inrural vietnan。
当用概括阐述的形式时,注意题目应与文章的内容相符合,不能用太广泛的描述。
除了第一个字,题目中的冠词(a,an,the),介词(at,in,on,o),连接词(and, but if的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外,其他词的第一个字母均要大写;如: The Influence of Ill- healthExperience on the Valuation of Health
2. Authors, Affiliation and Contact Information的撰写
写作者和工作单位时,中文名字用汉语拼写,要写全名,不要简写,一般应名在前,姓在后。双名的拼音一般要写在一起,如 Wuxiang Shi;若把两个字的拼音分开,其中应加连字符,如Wu- Xiang Shi。中文名字的英文写法是比较混乱的,除了大陆和港台的拼法不同外,大陆不同的人也用不同的写法。经常看到一篇文章的不同作者有不同的英文写法。无论采用哪种写法,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名字的英文写法一致。
作者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第一作者是主要实验操作者,最后一个通常是指导老师。但也有教授把自己的名字列为第一作者的。如果作者中有多人做出了同等贡献,尤其是第一作者,可以加注解符号备注出来,这样就成了并列第一作者。若作者来自不同的科研单位,一般在名字右上角加注解,如1、2、3等,但是要慎重标记,一般标记1的为第一单位。联系人的名字右上角一般加*号,也称为通讯作者。有的期刊在申请后可以并列通讯作者,标记
毕业论文查重网站 文章查重 万方论文查重
当前网址:http://www.paperaa.com/news/1075.html